[发明专利]一种木聚糖酶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3030.6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宵因;吴鹏;赵路;刘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昆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R1/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糖 生产 方法 | ||
一种木聚糖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级种子培养;(2)二级种子培养;(3)接种到培养基,发酵,加入诱导物,得到发酵液;(4)将发酵液压滤,浓缩;(5)加入保护剂,灌装。此方法生产的木聚糖酶既含有高木聚糖酶活力,又含有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等多种副酶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制剂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木聚糖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木聚糖酶是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糖和木糖的一组酶的总称。木聚糖酶在造纸、食品、饲料、纺织、酿酒、医药、环境和能源等行业被广泛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工业用木聚糖酶主要由微生物发酵、提炼获得,常用的工业木聚糖酶发酵菌种有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用里氏木霉发酵生产的木聚糖酶除了含木聚糖酶活力外,还有相当多的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等活力,适用于饲料、酿酒、环境和能源等各种破坏、降解天然木质纤维结构的领域;而用毕赤酵母生产的木聚糖酶其他副酶活少,木聚糖酶活力高,适用于食品、纺织、造纸等领域。
近年来,在酒精等发酵领域开发出越来越多能利用木糖作为碳源的菌种,使发酵原料的来源有了更大的拓展,进而带动了木聚糖酶的需求。在天然组织中,木聚糖和纤维素、葡聚糖、木质素等多聚糖组成了牢固的木质纤维结构,打破这个天然结构的束缚需要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多种酶制剂协同作用,而产生木糖则需要更高活力的木聚糖酶。
发明内容
在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含有高木聚糖酶活力,又含有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等多种副酶活的木聚糖酶生产方法。
一种木聚糖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毕赤酵母菌种按照质量百分比6%~12%的接种量接种到毕赤酵母一级种子培养基中,保持溶氧25%~55%,28℃~30℃培养8h~12h,得到毕赤酵母一级种子液,将里氏木霉的菌种按照质量百分比10%~15%的接种量接种到里氏木霉一级培养基中,保持溶氧25%~55%,28℃~32℃培养16h~20h,得到里氏木霉一级种子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毕赤酵母一级种子液按照质量百分比6%~12%的接种量接种到毕赤酵母二级种子培养基中,保持溶氧25%~55%,28℃~30℃培养8h~12h,得到毕赤酵母二级种子液,将步骤(1)中得到的里氏木霉一级种子液按照质量百分比10%~15%的接种量接种到里氏木霉二级培养基中,保持溶氧25%~55%,28℃~32℃培养16h~20h,得到里氏木霉二级种子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毕赤酵母二级种子液按照质量百分比6%~12%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保持溶氧25%~55%,pH4.2以上,转速100rpm~120rpm,28℃~32℃培养36h~42h,将步骤(2)中得到里氏木霉二级种子液按照质量百分比10%~15%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保持温度、溶氧、pH条件不变,转速150rpm~170rpm培养16h~18h,按照质量百分比0.5%~5%的加量加入诱导物,保持温度、溶氧、pH条件不变,转速220rpm~240rpm培养72h~78h后得到木聚糖酶发酵液,其中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120g/L~150g/L原糖蜜,70g/L~90g/L玉米DDGS,0.5g/L~1g/L磷酸二氢铵,0.5g/L~0.75g/L碳酸钙,0.4g/L~0.75g/L硫酸锰,0.05g/L~0.1g/L蛋白酶,0.5g/L~0.75g/L植酸酶;
(4)将步骤(3)得到的发酵醪液进行板框压滤,澄清后超滤浓缩到所需要的酶活力;
(5)向步骤(4)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质量百分比0.05%~0.5%的防腐剂和质量百分比15%~25%的保护剂,灌装成为成品木聚糖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昆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昆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3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角褐指藻双功能酶及其应用
- 下一篇:胃膜素和胃蛋白酶的联合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