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32709.3 | 申请日: | 2016-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平;陈平;佀海;何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5/04 | 分类号: | F16B5/04;F16B43/00;F16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组件 以及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组件以及具有该金属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轻量化是汽车产品及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多种轻量化金属材料的技术方案 在汽车上开始大量交叉使用,比如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等,其中铝合金又分锻造铝合 金、压铸铝合金等多种工艺的牌号和系列。
而当两种不同类别的金属在一起连接时,异种金属的极化腐蚀就成为了问题。其中一 种做法是铆接,而由于铆钉与原来两种金属结构件的材料又不相同,又使这一技术难点变 得更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 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解决异种金属之间的极化腐蚀问题的金属组件。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金属组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所述第一构件、所 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的一个为金属铆钉,所述铆钉用于铆接另外两个构件,且所 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中至少有两个构件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 以及非金属垫圈,所述非金属垫圈至少设置在由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两个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金属组件,通过在两个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构件之间设置非金属垫圈, 可以避免两个构件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解决不同金属之间的极化腐蚀问题,可以提 高金属组件的连接可靠性,可以延长金属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使得金属组件更加符 合车辆的轻量化要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金属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铆钉为第三构件且具有杆部和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第 二构件的距离小于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一构件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均由不同的金 属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非金属垫圈包括:第一非金属垫圈、第二非金属垫圈、 第三非金属垫圈和第四非金属垫圈,所述第一非金属垫圈设在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构件之 间,所述第二非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所述第三非金属垫圈 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的背离所述头部的表面上,所述第四非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杆部与所 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构件采用第一金属制成,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 构件采用第二金属制成,所述第一金属与所述第二金属为不同的金属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头部贴靠所述第二构件;所述非金属垫圈包括:第一非 金属垫圈和第二非金属垫圈,所述第一非金属垫圈设置在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以 及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杆部之间,所述第二非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的背离所述头 部的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杆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非金属垫圈和所述第二非金属垫圈中的每一个均为 回转体,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为L形。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头部贴靠所述第二构件;所述非金属垫圈包括:第一非 金属垫圈和第二非金属垫圈,所述第一非金属垫圈设置在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 所述第二非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的背离所述头部的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一构件与所 述杆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非金属垫圈由聚四氟乙烯、塑胶或橡胶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且所 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非金属垫圈,并且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 件之间除去设置有非金属垫圈的区域还设置有粘接层。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的金属组件,由于上述的金属组件的不同金属材料制成 的两个构件之间设置有非金属垫圈,可以有效防止两个构件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可以有 效防止异种金属之间的极化腐蚀问题,可以使得金属组件更加符合车辆的轻量化要求,进 而可以使得车辆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金属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金属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金属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金属组件100;
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2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具的板柱连接结构
- 下一篇:电动平台液压站压力补偿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