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铅增韧的氧化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2592.9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6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马雁;杨安霞;张书玉;牛风雷;朱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29/12;C22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铅增韧 氧化铅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陶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铅增韧的氧化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态金属铅和液态铅铋合金是核工业铅冷快堆、铅铋冷快堆的冷却剂材料,以及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散裂中子靶材料。由于铅、铅铋合金对金属管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需要通过氧含量控制保护管道表面。普通的固态氧控技术通过氧化铅陶瓷在液态金属中冲刷溶解。但是陶瓷材料由于脆性大、耐磨性能差,在高温液态金属冲刷下会迅速破损、碎裂,难以满足工业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铅增韧的氧化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金属铅增韧的氧化铅陶瓷,以质量百分数计,该氧化铅陶瓷配方的化学组分为Pb 10%~25%和PbO 75%~90%;
或为Pb 10%~60%和Pb3O4 40%~90%;
或为Pb 5%~25%,PbO 50%~90%和Pb3O4 5%~45%。
一种金属铅增韧的氧化铅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氧化铅陶瓷配方将粉末混合;
(2)在步骤(1)中所得混合粉末中添加0~5wt%的去离子水,充分混合,研磨均匀;
(3)将步骤(2)所得混合粉末在7~35MPa下预压制2~10min,将压制所得粉末坯体研磨成粉末,再添加0~5%质量分数的去离子水,研磨均匀;
(4)将步骤(3)所得混合粉末放入金属模具中,以0.1~0.5MPa/s的加压速率加压至2~15MPa,保压3~10min,然后以0.1MPa/s的降压速率泄压,得到金属陶瓷压坯;
(5)将步骤(4)所得金属陶瓷压坯放入烧结炉内烧结,包括以下步骤:
①液相烧结:将坯体加热至300~380℃,保温30~60min;
②升温烧结:继续加热至460~620℃,保温30~120min;
③冷却:以45~6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或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金属铅增韧氧化铅陶瓷产品。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所添加的去离子水作为金属陶瓷的粘结剂。
所述步骤(4)中,混合粉末加压之前在7~35MPa下预压制2~10min。
所述步骤(5)中烧结炉使用常规马弗炉或微波加热炉。
在常规马弗炉加热条件下,所述液相烧结的加热速率为5~20℃/min。
在微波加热炉加热条件下,所述液相烧结的加热速率为45~15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金属铅增韧的氧化铅陶瓷在氧化铅陶瓷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陶瓷材料性能和一定的金属韧性,在满足陶瓷氧控功能的基础之上,具有更强的弯曲强度,可以承受更强的冲击载荷,满足液态金属的冲刷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微波烧结PbO-Pb3O4-Pb金属陶瓷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微波烧结PbO-Pb3O4-Pb金属陶瓷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常规烧结Pb3O4-Pb金属陶瓷的X射线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例1
(1)配料准备:
将纯度均大于99%的PbO、Pb3O4和Pb按质量比为8:1:1的比例混合,添加5wt%去离子水,充分混合,研磨均匀,在30MPa压力下预压4min进行预压处理,得到预压片,然后将预压片捣碎研磨,再添加4wt%去离子水,研磨均匀,用以去除压制成型过程中的横向开裂现象。
(2)制作压坯:
将处理后所得粉末倒入模具中,进行保压及泄压处理,压制成所需形状的压坯。保压及泄压处理工艺为以0.1MPa/s的速度加压至8MPa,保压3.5min,然后以0.1MPa/s的速度泄压。
(3)微波烧结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25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