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直接氧化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2023.4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8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廖敏会;陈际达;徐溢;邵方;苏德水;吴朝锦;李灵星;何慧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1/66;C02F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直接 氧化 处理 浓度 降解 有机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臭氧直接氧化处理高浓 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的是“三废”对环境的 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难降解有机废水因其难以降解,尤其是高浓 度的硝基苯类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与突出。
硝基苯类化合物被我国列入68种重点污染物之列,美国环境保 护局也将其列为优先污染物,其主要来源于石化、制药、火炸药、 染料等化工行业,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火炸药、工程塑 料、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等领域,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高毒性、“三 致”作用等特点。含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废水毒性大、色度高、COD 高、难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
目前,国内外治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 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
物理法最常用的是吸附法和萃取法,虽然物理法的处理工艺流 程相对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都不高。但是,物理法对难降解有机 物的去除效率低以及吸附剂使用寿命短,处理周期长,易造成二次 污染。
生物法是一种低能耗且无二次污染的废水处理手段。但是难以 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尤其是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其原因 是:高浓度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稳定、对微生物毒性大。
化学法中的臭氧氧化法,因具有去除有机物彻底,二次污染可 控的优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 逐渐成为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臭氧氧化与其他一些物理方法联用技术处理有机废 水比单独使用臭氧直接氧化技术效果更好。但是,联用技术会增加 处理成本,并且使得处理工艺复杂化。因此,研究使用臭氧高效单 独直接处理含有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方法亟待解决。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用Ca(OH)2作“催化剂”,“催化”臭氧去 除废水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要求的对象为难 降解的有机废水,但未明确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类型。
而本方法针对的难降解有机物为:有机氯化物类、有机磷农药 类,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异)喹林类、吡啶类等。其中,芳香 族硝基化合物类(如硝基(甲)苯类)有机物是废水中最难直接降 解处理的有机物之一。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方法,但是其处理废水的浓度较低,普 遍情况下废水COD最大值低于1000mg/L,且其中难降解的有机物的 COD值均小于300mg/L;并且这些方法并未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进行要求。并且在这些方法中,没有对废水的酸碱度进行要求,不 能得到较良好的效果;
而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COD在1000mg/L~3500mg/L之间, 其中,难降解有机物含量在300mg/L以上。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 的方法的很难使废水的COD、颜色和臭味达到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学方法难以使高浓度、难 降解的有机废水高速净化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臭氧直 接氧化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步骤:
1)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中,加入氧化钙,得到混合物A, 所述氧化钙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质量体积比(g︰L)的范围 为10︰1~30︰1;
2)在混合物A中添加碱性物质,使废水的pH=12.0~13.5,得 到混合物B;
3)将混合物B转移至气液反应装置中,搅拌,同时通入臭氧, 得到混合物C;所述通入臭氧的时间范围为:0.5h~2h,臭氧浓度范 围为:20~120mg/L,流速范围为6~30L/L·h。所述混合物C的COD、 颜色和臭味达到排放标准;
4)将混合物C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液相用酸性物质调节 至pH=6~9后进行排放。
进一步,所述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COD范围为:1000~ 3500mg/L;其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300mg/L,所述难降解的 有机物主要包括:有机氯化物类、有机磷农药类,芳香族硝基化合 物类、(异)喹林类和吡啶类等。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的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的酸性物质包括硫酸和盐酸。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气液反应装置为耐臭氧腐蚀材质制备 的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2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