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0595.9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1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罗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0 | 分类号: | H04M1/60;H04R1/22;G05B19/04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路宁 |
地址: | 40002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自动控制 无线 通话 功能 车载 音响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及其工作方法,包括:MCU控制器、蓝牙电路、话筒检测电路、MCU时钟晶振;MCU控制器蓝牙信号端连接蓝牙电路信号端,蓝牙电路话筒信号端连接话筒检测电路信号端,MCU控制器晶振信号端连接MCU时钟晶振信号端。该电路满足特定车载音响的需求,在不同的电压下,能够准确实现振荡或者停止振荡,而且通过蓝牙电路实现接打电话功能,无需用户拿取手机,增强了驾驶安全性,并且上述电路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音响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今社会汽车越来越普及,对于用户来说,汽车不但成为代步工具,也是一种个性化的消费类产品,所以汽车厂商都加入了车载音响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现有技术的车载音响与外部时钟不能同步,并且车载音响自身的时钟振荡也不准确,有一些音响虽然有晶振但是电路设计不合理,运行不稳定。用户通过蓝牙电路连接智能终端之后,并不能知晓车载话筒是否可用或者正常工作。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包括:MCU控制器、蓝牙电路、话筒检测电路、MCU时钟晶振;
MCU控制器蓝牙信号端连接蓝牙电路信号端,蓝牙电路话筒信号端连接话筒检测电路信号端,MCU控制器晶振信号端连接MCU时钟晶振信号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电路满足特定车载音响的需求,在不同的电压下,能够准确实现振荡或者停止振荡,而且通过蓝牙电路实现接打电话功能,无需用户拿取手机,增强了驾驶安全性,并且上述电路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所述的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优选的,所述话筒检测电路包括:
MCU控制器话筒探测控制端分别连接第54场效应管集电极和第96电阻一端,第96电阻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端,第54场效应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07电阻一端和第235电容一端,第23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4场效应管发射极和接地,第107电阻另一端连接蓝牙电路话筒信号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电路实现了话筒识别功能,在麦克风或话筒未接入状态,通过MCU保持低功耗,待麦克风接入之后,识别麦克风是否正常插入,从而为车载中控节能降耗,该电路电路布局合理,运行稳定。
所述的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优选的,所述蓝牙电路包括:
天线一端并联第231电容,然后连接蓝牙芯片天线信号交互端,蓝牙芯片话筒信号端连接第18电容一端,第18电容另一端连接第30电阻一端,第3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7电阻另一端,第18电容另一端还连接第28电阻一端,第28电阻另一端接地,蓝牙芯片话筒信号端还连接第19电容一端,第19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9电阻一端和第33电阻一端,第29电阻另一端接地,第3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86电阻一端,第186电阻另一端连接8V电源,蓝牙芯片数据读取端连接第25电阻一端,第2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6电阻一端和数据总线端,第36电阻另一端连接3.3V电源,蓝牙芯片数据发送端连接第26电阻一端,第26电阻另一端连接数据总线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蓝牙电路识别麦克风或者话筒的接入状态,将数据传送到MCU进行判断,使用户无需拿取手提电话而实现接打通话的功能。
所述的具备自动控制和无线通话功能的车载音响,优选的,所述MCU时钟晶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05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