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萍收集船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30335.1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2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新;顾锋铭;刘新炎;丁佐军;姚震宇;蒋天伟;王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弘冠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陆华君 |
地址: | 2156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萍收集船。
背景技术
绿萍是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江南一带小河道内每逢春夏季节大量生产,使水面以下与阳光隔绝,水质恶化,使水下鱼虾螺蛳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生物链的延续。
由于绿萍生长随水流和风向进行漂流,大多聚集在港湾、河岸边缘,在无风无浪时飞速生长,使整个河面布满绿萍,以往使用网带式收集船均不能起到良好效果。
在江南沿岸,昆山、太仓、浙江、附件等地多次实地考擦发现,网带式收集船不能实现良好的收集效果其原因是:网带式收集船收集舱使用提升式网带,收集网带伸入水中,船运行时产生了冲力,把水推向前方,仅能达到收集面积的1/5左右的收集效果,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方便安装和检修,降低船运行时产生的冲力的绿萍收集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萍收集船,具有下船体,所述下船体具有第一船体、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分隔形成水道,所述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尾端由上船体连接,所述下船体的首端开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的外口直径大于内口直径,所述下船体的V型开口处安装有吸入斗。
进一步的,所述下船体的V型开口处安装有摆臂。
进一步的,所述吸入斗的后端通过吸入软管与抽水泵连接,所述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设置有收集滤水箱,所述收集滤水箱位于水道上方,所述收集滤水箱设置有储存网袋,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排放软管,所述排放软管另一端位于储存网袋处。
进一步的,所述绿萍收集船还具有提升机,所述提升机的提升绳与吸入斗连接,所述提升机可将吸入斗提升或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绿萍收集船还具有具有舷外机,所述舷外机位于下船体尾端,所述绿萍收集船的驾驶舱位于上船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储存网袋设置有两个,两个储存网袋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可沿V型开口的边线延长线摆动10-80度。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可沿V型开口的边线延长线向外摆动5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具有连接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方便安装和检修,降低船运行时产生的冲力,提高绿萍的收集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使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101、第一船体,102、第二船体,2、V型开口,3、水道,4、舷外机,5、吸入斗,6、提升机,7、摆臂,8、抽水泵,9、吸入软管,10、排放软管,11、收集滤水箱,12、储存网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绿萍收集船,具有下船体,所述下船体具有第一船体101、第二船体102,所述第一船体101与第二船体102之间分隔形成水道3,所述第一船体101与第二船体102尾端由上船体连接,所述下船体的首端开有V型开口2,所述V型开口2的外口直径大于内口直径,所述下船体的V型开口2处安装有吸入斗5,下船体的V型开口2处安装有摆臂7。
吸入斗5的后端通过吸入软管9与抽水泵8连接,所述第一船体101与第二船体102之间设置有收集滤水箱11,所述收集滤水箱11位于水道3上方,所述收集滤水箱11设置有储存网袋12,所述抽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排放软管10,所述排放软管10另一端位于储存网袋12处。
绿萍收集船还具有提升机6,所述提升机6的提升绳与吸入斗5连接,所述提升机6可将吸入斗5提升或下降,绿萍收集船还具有具有舷外机4,所述舷外机4位于下船体尾端,所述绿萍收集船的驾驶舱位于上船体内,储存网袋12设置有两个,两个储存网袋并排设置,摆臂7可沿V型开口2的边线延长线摆动10-80度,摆臂7可沿V型开口2的边线延长线向外摆动50度,第一船体101与第二船体102之间具有连接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弘冠船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弘冠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30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舱推进船舶机动操纵矢量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上风电风机登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