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络分布的多辊式打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9284.0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0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章高伟;夏萍;蓝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艾格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5/07 | 分类号: | A01F15/07;A01F15/18;A01F15/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2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络 分布 多辊式 打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捆机,尤其涉及包络分布的多辊式打捆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在农业生产中是和农产品的产量成正比的衍生品。近年来我国秸秆焚烧、废弃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矿化、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对秸秆的综合利用过程中,收集和储运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但秸秆收集是一项比较繁琐的作业项目,由于秸秆密度较低且具有分散性,收集困难、储存和运输的成本高,这些成为秸秆大规模工业化与商品化发展的难题。根据实际需要,把秸秆打成高密度的捆包后再储存或运输,是降低秸秆原料收集储运成本、促进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关键。
我国的牧草收获机械起步较晚,国内研究开发打捆机起步也较晚,并且研发机型也主要集中于小方捆打捆机。而圆捆打捆机国内加工制造水平与国外具有一定差距,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的圆捆打捆机的开发。
现有圆捆打捆机,打捆室内进行秸秆成型、放网捆绑、草捆放出等动作,其中打捆室内设置有多组由多组辊筒组成的成捆室,秸秆经过输送机构送入成捆室内对秸秆挤压成型。由于成捆室内的辊筒仅能对秸秆进行有效挤压,不能对秸秆进行有效破碎,当成捆室在进行打捆工作时,由于秸秆长度、粗细、硬度、进料量各不相同,由秸秆制成的草捆对不同位置的辊筒挤压时造成的压力各不相同,使得不同的辊筒受到的挤压力各不相同,不利于后续打捆及后续草捆压力控制,给草捆的自动放料带来困难;并且由于辊筒受力不均,易导致部分辊筒发生弯曲变形,不但使得成捆室内部压力进一步失去控制,还降低辊筒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包络分布的多辊式打捆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包络分布的多辊式打捆机,包括机身,机身的尾部设置有打捆室和液压控制系统,打捆室分为活动仓和固定仓,活动仓的顶部和固定仓的顶部相互铰接,所述打捆室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辊筒,所述辊筒在打捆室的内部包络分布构成成捆室,相邻的辊筒之间设置有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的液压传感器,液压传感器与辊筒之间设置有间隙,液压传感器的感应端设置在成捆室的内部;所述打捆室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的第一伸缩式液压油缸,第一伸缩式液压油缸的伸缩杆通过铰接件与活动仓的顶部活动连接,第一伸缩式液压油缸的缸筒与固定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仓的侧壁设置有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通的第二伸缩式液压油缸,第二伸缩式液压油缸的缸筒与活动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成捆室的端口与活动仓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活塞和旋转活塞,固定活塞和旋转活塞均设置在成捆室的中轴线下方,旋转活塞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固定活塞的直径,旋转活塞和固定活塞活动连接,第二伸缩式液压油缸的伸缩杆与固定活塞固定连接。所述辊筒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辊筒相配合的封盖,所述辊筒的中央设置有贯穿辊筒的通轴,封盖的中央设置有供通轴进出的第一安装孔,通轴与封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封盖的外部设置有四根加强筋,四根加强筋在封盖的外部构成“十”字形结构,加强筋的顶端与辊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加强筋的底端与通轴固定连接,加强筋的内侧与封盖固定连接;所述辊筒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与辊筒相配合的支撑板,相邻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支撑板的中央设置有供通轴进出的第二安装孔,通轴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与辊筒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所述辊筒的外部曲面上设置有多组螺旋状的棘齿组,相邻的棘齿组之间设置有间隙,棘齿组由若干个棘齿组成,相邻的棘齿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棘齿与辊筒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棘齿通过冷拉工艺制成。所述辊筒和棘齿均由45号钢制成。所述通轴与封盖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为满焊连接,所述封盖与辊筒之间断续点焊连接,点焊连接时,相邻焊接点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辊筒和棘齿的表面均进行淬火处理,淬火温度在840~850℃,淬火液为质量分数为11.5%的亚硫酸钠溶液,淬火液的初始温度为25~30℃;辊筒和棘齿经过淬火处理后再进行喷沙处理,经过喷沙处理后的辊筒和棘齿的表面上均电镀有一层铬镀层,铬镀层的厚度为50~100μm。所述通轴与封盖之间、封盖与辊筒之间先焊接作业,焊接作业完成后再电镀铬镀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棘齿与辊筒上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1°≤α≤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包络分布的多辊式打捆机对现有打捆机进行优化设计,不但避免辊筒发生弯曲变形,而且打捆结束后的草捆能自动排出,打捆时间短,打捆效率高;辊筒表面设计有若干个棘齿,对秸秆进行有效挤压和破碎,利于后续打捆、后续草捆压力控制及自动排料控制,有效改善辊筒受力不均的技术缺陷;辊筒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高,辊筒各部件装配简单、易操作,实施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艾格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艾格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9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