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称双面永磁辅助式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7653.2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邹宇;李思阳;樊玉龙;杨冲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宇;李思阳;樊玉龙;杨冲冲 |
主分类号: | H02K41/03 | 分类号: | H02K41/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览众联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7 | 代理人: | 徐炫 |
地址: | 51805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双面 永磁 辅助 直线 开关 磁阻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对称双面永磁辅助式直线开关磁阻电机。
背景技术
开关磁阻电机一般包括初级铁心(动子)、次级铁心(动子)及初级线圈(动子线圈),初级铁心一般固动不动,初级线圈通电时,次级铁心能够相对初级铁心直线移动。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磁通总是沿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由磁场扭曲而产生电磁拉力。电机按照磁阻最小原则运动:当初级线圈通入电流,就会在每个初级铁心中形成磁场,与次级铁心形成闭合磁路,按照磁阻最小原则,拖动次级铁心,直至初、次级铁心极对齐;若要次级铁心连续移动,电机至少有两相,两相及多于两相的电机具有自起动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对称双面永磁辅助式直线开关磁阻电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称双面永磁辅助式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包括底座、动子组、定子块及动子线圈,所述动子组与所述底座形成直线移动配合,所述定子与所述底座固定,各所述动子组包括至少两个动子块,各所述动子上均设有所述动子线圈,各所述动子线圈同时通电或同时断电;所述动子中间嵌有永磁体;所述动子的两侧均设有凸出的一排动子齿,相邻的两个所述动子齿之间形成齿槽;每个所述定子均设有向所述动子齿凸出的定子齿;所述动子齿和定子齿之间具有气隙;所述动子任意一侧的动子齿至少有一个动子齿与所述定子齿错开;各动子中间嵌入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激发磁通与线圈激发磁通互相排斥,共同穿过气隙和定子,同时产生磁拉力;所述动子内嵌入永磁体,动子绕有线圈,当线圈内有电流通过时,线圈激发磁场与永磁体激发磁场相互排斥,两者均作用于定子,产生总磁场,进而产生磁拉力;当线圈内无电流通过时,只有永磁体产生磁场,该磁场只存在于动子块内,不会穿过气隙,通过定子,不会产生作用于动子的磁拉力;给其中一个动子组的动子线圈依次通电时,动子沿着底座直线移动;一般的,该动子组的动子齿与定子齿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动子任意一侧的动子齿有两个动子齿与所述定子齿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动子组有三个,动子组也可以有两个或三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具有直线轨槽,所述动子与所述直线轨槽直线移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轨槽设有滚轮,所述轨槽与所述滚轮相配合。
进一步的,每个动子设有至少两个动子齿,所述动子齿的齿距与所述定子齿的齿距相等,所述动子齿的齿宽与所述定子齿的齿宽相等。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动子的动子齿与定子齿的气隙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动子两侧的动子齿对称设置,其中一侧的动子齿对应另一侧的齿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永磁体嵌入定子并巧妙的运用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将动子动子线圈去激发的磁场与永磁体激发的磁场相互排斥使用,增加磁场总和,通过设置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定子通电方式,可以实现动子的直线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动子、定子连接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固定板与动子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线圈中有电流时磁通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线圈中无电流时的磁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对称双面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包括底座1、动子2、三个动子组及设在各动子上的动子线圈202;底座1用作开关磁阻电机的支撑;动子2固定于固定板4表面,固定板4底部与底座1直线移动配合,使该动子2能够相对该底座1作直线移动;动子2具有在X方向延伸的左侧和右侧,该左侧和右侧均具有向外凸出且沿底座1排成一排的动子齿201,相邻的两个动子齿201之间形成齿槽,每个动子2中间嵌入两块永磁体203。每个定子组均包括两个定子301,该两个定子301均与底座1固定,该两个定子301分别位于动子3的左侧和右侧;定子301中间夹有三个动子2,各定子301均具有向动子齿201凸出的定子齿302,每个定子301的定子齿302有多个,每个定子301的多个定子齿302在一个方向排成一排。定子齿302和动子齿201之间具有气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宇;李思阳;樊玉龙;杨冲冲,未经邹宇;李思阳;樊玉龙;杨冲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76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机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液压动力转向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