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高冗余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26875.2 | 申请日: | 2016-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1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凯;朱向阳;阳志雄;刘欢;朱志军;陈煜阳;梁博;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B25J18/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臂 伸展 柔性机械臂 多自由度 高冗余 模块化 嵌套 弯曲自由度 进给机构 进给运动 模块安装 弯曲运动 狭小空间 运动能力 进给 | ||
1.一种模块化高冗余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N节机械臂模块,N为大于1的自然数;各单节机械臂模块有3个自由度,分别是2个弯曲自由度以及1个进给自由度,相邻机械臂模块之间嵌套组合在一起,并可进行相对运动;
各单节机械臂模块均包括驱动机构和功能执行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和功能执行机构通过4个相隔90°布置的方键连接;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板(506)、4个电机驱动单元(501)、4个直线轴承(505)、传动螺母(504)、电机b(502)、丝杠b(503)、驱动杆(601)和圆弧片(603);所述的直线轴承(505)与机架中的导向光轴(207)配合,使得与其对应的机械臂模块能够沿导向光轴(207)上滑动,所述的电机驱动单元(501)是推拉驱动杆(601)的装置,4个电机驱动单元(501)相隔90°分布在一个圆上,相隔180°的两个电机驱动单元(501)协同驱动,一个推驱动杆(601),一个拉驱动杆(601),运动量相等,所述的圆弧片(603)为四分之一圆弧,4片圆弧片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圆片,所述的电机b(502)带动丝杠b(503)转动,丝杠b(503)与下一节机械臂模块上的传动螺母配合,实现下一节机械臂模块的整体直线进给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高冗余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机架,第一节机械臂模块安装在机架上并可相对机架向外伸展,其余各节机械臂模块可逐级往外伸展,并可在伸展的过程中实现弯曲运动,所述的机架与第一节机械臂模块之间,以及相邻机械臂模块之间设有进给机构,实现进给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高冗余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框架(201)以及固定支架(202),框架(201)的前端板(203)和后端板(204)上固定4根导向光轴(207),为机械臂模块进给运动导向;前端板(203)上固定第一节机械臂模块的进给机构(206),实现第一节机械臂模块的整体直线进给运动,第一节机械臂模块的功能执行机构由前端板(203)上的孔(205)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高冗余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给机构包括电机a(301)、联轴器a(302)、锥齿轮(303)、联轴器b(304)和丝杠a(305),所述的电机a(301)通过联轴器a(302)驱动一对锥齿轮(303),锥齿轮(303)的转动通过联轴器b(304)转换成丝杠a(305)的转动,丝杠a(305)与第一节机械臂模块相配合,实现第一节机械臂模块整体直线进给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高冗余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驱动单元(501)包括电机c(701)、联轴器c(702)、直齿轮(703)、固定角码(704)、丝杠c(801)、光轴(802)、传动螺母(803)和压块a(804),电机c(701)通过联轴器c(702)与直齿轮(703)将旋转运动传递到丝杠c(801),使得传动螺母(803)沿光轴(802)进行直线运动,压块a(804)将驱动杆(601)压紧在传动螺母(803)上,传动螺母(803)进行直线运动时,将推动或者拉动驱动杆(601),驱动杆(601)另一端穿过圆弧片(603)通过压块b(1108)压紧在功能执行机构固定环(1107)上,四个电机驱动单元(501)通过控制驱动杆(601)的运动来控制功能执行机构固定环(1107)的运动,整个电机驱动单元通过固定角码(704)与固定板(50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高冗余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执行机构(402)包括功能执行机构远端结构(901)与功能执行机构近端结构(9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68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行走人形机器及其多种传感器融合方法
- 下一篇:穿戴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