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楼顶水箱用导流阀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6477.0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杰 |
主分类号: | F16K13/00 | 分类号: | F16K13/00;B01D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楼顶 水箱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流阀,尤其是一种建筑物楼顶水箱用导流阀,属于水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物楼顶水箱常设置有导流阀。
现有技术中建筑物楼顶水箱用导流阀在下游管路出现渗漏时无法自行关闭切换至导流状态,并且导流水路不具有过滤功能,阀芯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楼顶水箱用导流阀,实现下游管路出现渗漏时导流阀自动关闭,并且使导流水路具有过滤功能,延长了导流阀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建筑物楼顶水箱用导流阀,由壳体、导流轴和管道构成,管道穿过壳体,导流轴设置在壳体内并可往复运动,导流轴的一端与管道侧壁相对,导流轴内部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入口设置于导流轴侧面,且导流轴在导流通道的入口位置处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其正对的管道的直径,使导流轴穿过管道时能完全截断管道并使管道与导流通道连通;
所述管道的入口处还连接有过滤管和内径大于过滤管外径的连接口,所述过滤管位于连接口内腔中,所述过滤管具有外端封堵的管体,所述管体外壁上具有以管体为导圆柱的外螺旋槽,所述管体内壁上具有以管体为导圆柱的内螺旋槽,所述外螺旋槽和内螺旋槽旋向相反,所述外螺旋槽的槽深和内螺旋槽的槽深之和大于管体的壁厚以在管体上形成菱形的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旋槽为单头螺旋槽,所述内螺旋槽为多头螺旋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旋槽和内螺旋槽均为变导程螺旋槽,管体需弯曲部位的导程大于不需要弯曲的部位的导程。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旋槽法向截面轮廓的左轮廓线与右轮廓线均向同侧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旋槽法向截面轮廓沿管体径向从内向外的方向外螺旋槽的槽口宽度逐渐变宽。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轴与管道侧壁相对的一端为锥形。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当水箱压力过大、下游管路出现渗漏时,导流轴将穿过管道完全截断管道并使管道与导流通道连通,并且在管道的入口处还连接有过滤管,实现了导流水路的过滤功能。本发明过滤管的优点在于:(1)过滤管具有外螺旋槽,管外的水流在压力作用下沿外螺旋槽螺旋流动,使得杂质在管壁外分布更加均匀,滤孔的利用和损耗更加均匀,并增加了水流经过滤孔的次数,提高了过滤效率;(2)过滤管内外的水流分别沿内螺旋槽和外螺旋槽流动,相互间在滤孔处碰撞,从而能够将堵塞在滤孔外的杂质冲击掉,达到过滤管自清洗的目的,降低了清洗成本;(3)过滤管内的水流沿内螺旋槽螺旋流动形成流速均匀的水流,经过过滤的水一进入过滤管立即受内螺旋槽内水流的引导而沿内螺旋槽流动,达到平稳管内水流的作用,且外螺旋槽为单头螺旋槽、内螺旋槽为多头螺旋槽的结构有助于将经过过滤的水分散到不同的内螺旋槽内,进一步降低了刚进入管体内的水对管内水的冲击;(4)过滤管具有内螺旋槽和外螺旋槽,有助于管体的弯曲,且在弯曲时可在外螺旋槽内盘入电热丝加热,进一步降低了弯曲的弯度,另一方面,管体需弯曲部位的导程大于不需要弯曲的部位的导程,降低了弯曲造成管体破裂的可能性;(5)外螺旋槽和内螺旋槽均为变导程螺旋槽,通过设定不同部位的导程可实现控制过滤管不同位置内外水流速度的功能;(6)外螺旋槽法向截面轮廓的左轮廓线与右轮廓线均向同侧倾斜,保证在车削内螺旋槽时可通过选择车削方向使得刀具车到内螺旋槽和外螺旋槽相交处时车刀行进方向与外螺旋槽两侧壁由外边向内底边的方向皆成锐角避免崩刀,降低了加工难度;(7)过滤管外螺旋槽的槽口宽度沿管体径向从内向外的方向逐渐变宽,有助于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挤压方式将密封胶填充到外螺旋槽中,使得外螺旋槽底部的密封胶填充更加致密,进一步避免了在车削内螺旋槽时在内螺旋槽和外螺旋槽相交处出现崩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封堵部分。
图3为过滤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封堵部分。
图4为加工内螺旋槽时沿图2N-N向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杰,未经陈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6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