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响应的碳量子点/Bi2MoO6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6417.9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1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洁;郑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28 | 分类号: | B01J2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响应 量子 bi sub moo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学领域,涉及一种光催化材料,具体来说是一种近红外响应的碳量子点/Bi2MoO6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光催化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合适光催化剂的设计、开发与研制,特别是宽光谱响应的高性能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目前开发出的光催化材料大多数仅能够吸收紫外光或者可见光,而不能利用占太阳光谱53%的近红外光及红外光。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碳量子点(CQDs)具有上转换发光作用,它能够吸收近红外甚至红外光,将其转换为短波段的紫外光以及可见光。因此,将CQDs和光催化材料进行复合,就能够利用CQDs的上转换发光作用将长波段的近红外光或者红外光转化为短波段的可见光及紫外光,进而激发光催化材料,从而拓宽光催化材料对太阳光谱的吸收范围。
Bi2MoO6光催化剂是最近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它是一种稳定、无毒的半导体材料,带隙约为2.5~2.8eV,其吸收的阈值波长大于450nm,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强,无毒及宽光谱响应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最具潜力的可见光催化剂。但是,单纯的Bi2MoO6光催化材料存在光谱响应范围不够宽,以及载流子复合几率高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响应的碳量子点/Bi2MoO6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的这种近红外响应的碳量子点/Bi2MoO6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催化材料上光谱响应范围窄,不能利用近红外光及红外光,而且光生载流子容易复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响应的碳量子点/Bi2MoO6复合光催化剂,由50-100nm的纳米片状Bi2MoO6和5-10nm的碳量子点组成,碳量子点纳米颗粒分布在片状Bi2MoO6上,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纳米颗粒的碳量子点:纳米尺寸的片状Bi2MoO6为1-15%:85-99%。
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纳米颗粒的碳量子点:纳米尺寸的片状Bi2MoO6为1%:99%。
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纳米颗粒的碳量子点:纳米尺寸的片状Bi2MoO6为3.2%:96.8%。
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纳米颗粒的碳量子点:纳米尺寸的片状Bi2MoO6为6%:94%。
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计算,纳米颗粒的碳量子点:纳米尺寸的片状Bi2MoO6为15%:8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一种近红外响应的碳量子点/Bi2MoO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Bi(NO3)3·5H2O溶于硝酸中,得到浓度为0.05~1mol/L的Bi(NO3)3溶液;将Na2MoO4·2H2O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0.025~0.5mol/L的Na2MoO4溶液;
2)然后按摩尔比计算,即Bi(NO3)3溶液中的Bi3+:Na2MoO4溶液中的MoO42-为2:1的比例,将Bi(NO3)3溶液和Na2MoO4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浅黄色悬浮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64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