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25124.9 | 申请日: | 2016-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1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郭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根松 |
| 主分类号: | B64C1/30 | 分类号: | B64C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82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折叠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臂折叠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 在无人机上装载多类传感器人,例如摄像头,可以实现影像实时传输,高铖地区探测等功能, 广泛应用于消防、军事、交能、警务、勘探以及气象等领域,以实现对指定地区的巡航拍摄 和监视。目前,无人机大多是多轴无人机,如四轴、六轴等,由于机臂相对机身向外放射状 设置,体积大,运输不方便,同时,机臂的结构可能会在运输过程中碰撞,导致整机的平衡 性、稳定性产生偏差,影响无人机的正常使用。
现在的机臂折叠机构很多都是采用螺栓固定,装拆时,需要辅助工具,操作不方便,或 者采用卡扣连接,但是两个部件的卡扣存在空隙,在电机高速运转时产生高频振动,使得机 臂不稳定,而且两个部件间为刚性碰撞,容易损坏部件,影响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机臂折叠机构操作不方便、稳定性差、寿命短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 种折叠方便、打开固定稳固,稳定性好的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包括机臂连接座、设置在机臂上的机臂折叠座,所述 机臂折叠座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机臂连接座上;所述机臂连接座上设置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 机构与所述机臂折叠座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外把手和内把手,所述内把手一端铰接于所述机臂连接座;另一端套 设有外把手转动轴;
所述外把手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把手转动轴上;其另一端设置有一与所述机臂折叠座活 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内把手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内把手的锁紧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连接方便,扣合稳固,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外把手上的挂钩,所述 机臂折叠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倒钩。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外把手转动轴的保险把手和用于保险把手复位 的复位弹簧;所述机臂连接座向所述外把手转动轴的方向伸出有一定位部;
所述保险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卡接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外把 手转动轴平行,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开口槽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的外把手转动轴上。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所述保险把手伸出有一手持部,所述内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所 述手持部贯穿的通槽。
进一步地,为了消除机臂连接座与机臂折叠座之间的间隙,防止两个金属件之间刚性连 接产生碰撞,影响寿命,所述机臂连接座与所述机臂折叠座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用于安装弹性 组件的安装孔;所述机臂折叠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组件配合的配合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弹簧、锁紧部,所述锁紧部与所述 机臂折叠座对应的一面为球状曲面;所述机臂折叠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球状曲面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外把手与所述机臂连接座松开的助开把手, 所述助开把手包括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形成L形,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手 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把手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外壁位置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机臂连接座上设置有安装耳板,用于与无人机机身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机臂连接座设置在无人机机身上,机臂折叠座与机臂连接,机臂折叠座一端 铰接于机臂连接座上,另一端与外把手通过倒钩活动连接,推动保险把手,使得其U形开口 槽脱离定位部,向下压或向上提起助开把手,助开把手将外把手转动轴向上提起,使得内把 手绕着内把手转动轴转动,同时,外把手向上且向机臂方向滑移,脱开机臂折叠座的倒钩, 实现机臂折叠。
本发明通过保险把手与机臂连接座的定位部配合,将外把手锁紧,防止了由于机臂的电 机高速运转,产生高频振动,使得外把手与机臂折叠座相互扣合的挂钩与倒钩脱离,固定不 稳固的缺点。
本发明定位精确,并且在机臂连接座与机臂折叠座相互接触的表面设置弹性组件,消除 了两个金属伯之间刚性接触的间隙,达到减振效果,增加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根松,未经郭根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51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