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4649.0 | 申请日: | 2016-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3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段辉;王芳;李晓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9/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周云 |
地址: | 20013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电弧 隔离 结构 | ||
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它包括壳体(1),磁轭(2),传动机构(3),手柄(4)和传动机构(3)联动,磁轭(2)装在壳体(1)内腔中位于手柄(4)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2)侧边的壳体(1)内侧壁上装有挡板(6),挡板(6)和磁轭(2)组合能够将断路器电弧发生区与手柄(4)安装区隔开,所述传动机构(3)上设有凸起(5),凸起(5)位于挡板(6)的上方,能够将从挡板(6)与传动机构(3)之间的间隙溢出的电弧挡住;本发明利用现有的电磁系统中的磁厄配合挡板结构,防止电弧从断路器的手柄端溢出,保证了断路器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能够防止电弧从断路器的手柄端溢出。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断路器手动分合闸的基本通过手柄以手动操作方式实现的,断路器有故障电流时,在动、静触头打开的瞬间,动、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绝大多数电弧会通过引弧角引到灭弧室熄灭。但有一小部分电弧有时会沿着反方向从手柄与壳体的缝隙中泄漏喷出。泄露喷出的电弧一方面有可能会将手柄烧伤烧黑,进而影响操作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对电器设备或操作人员等带来安全隐患,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或者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目前大部分的小型断路器对从壳体缝隙中泄漏喷出的电弧都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个别即使有,也是借用壳体内动作机构一部分组合实现保护,中间有缝隙不封闭,仍可能会有部分电弧喷出,不能起到真正的隔离、防护作用。
中国专利201010246950.4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包括第一、第二区域,手柄设于第一区域中,动作机构设于第二区域中,所述手柄、动作机构分别通过枢轴与壳体连接,手柄与动作机构联动,所述内腔还设有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三区域,磁系统及触头设于该区域中,在第一、第三区域之间设有第一隔板,该隔板两端与壳体两侧壁连接,第一区域为封闭区域。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该技术在小型断路器的壳体中采用绝缘隔板,采用高而封闭的隔板形成的防护围栏阻挡电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弧措施或仅有部分有间隙的隔弧而仍不能阻挡电弧从手柄处泄漏喷出的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201010246945.2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包括手柄,壳体,壳体内设有电磁机构和动作机构,手柄的一端伸入壳体内通过一手柄柱与壳体连接,动作机构通过一销轴与壳体连接,手柄与动作机构连接,壳体上设有一外层隔板和一内层隔板,内层隔板将电磁机构与手柄、动作机构隔开,外层隔板与内层隔板一端连接,手柄位于外层隔板的外侧,动作机构位于外层隔板的内侧,外层隔板上设有缺口,动作机构上设有一凸起,缺口与凸起相对。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通过内层隔板、外层隔板对产生的电弧进行两次阻挡,保证产品及人员安全。
但是上述两种需要利用双层隔板错位来避免隔板配合产生的缝隙,从而增加了安装的难度,增加了断路器产品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电弧隔离装置需要中心设计隔板,防止泄漏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利用现有的电磁系统中的磁厄配合挡板结构,防止电弧从断路器的手柄端溢出,保证了断路器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结构,它包括壳体,磁轭,传动机构,手柄和传动机构联动,磁轭装在壳体内腔中位于手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侧边的壳体内侧壁上装有挡板,挡板和磁轭组合能够将断路器电弧发生区与手柄安装区隔开,所述传动机构上设有凸起,凸起位于挡板的上方,能够将从挡板与传动机构之间的间隙溢出的电弧挡住;
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上盖。
进一步,所述挡板包括基座挡板和上盖挡板,基座挡板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包括左直部和左弧部,所述右挡板包括右直部,右弧部和右曲部,所述磁轭位于左直部和右直部之间紧贴住基座内表面,磁轭外表面与左直部、左弧部、右直部,右弧外形对应且紧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4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改良结构
- 下一篇:大功率速调管用微波输出窗及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