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鞋垫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21887.6 | 申请日: | 2016-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7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 发明(设计)人: | 许松青;林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A43B17/02;B32B9/04;B32B27/40;B32B33/00;B32B3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白华胜;王蕊 |
| 地址: | 35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垫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鞋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换洗的自动塑形,消除疲劳和除菌的鞋垫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在穿着鞋时,人的脚部容易出汗,特别是在运动时更是如此,因此造成鞋内的空气湿度大。这一方面造成脚部的不适,另一方面易形成异味,长时间穿鞋行走或运动也会出现足跟痛,脚部前掌疼痛起泡的状况。这样就会导致行走困难,脚底不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脚部各种疾病如鸡眼,水泡,生茧。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鞋垫具有一定的支撑的作用但并不能减少脚部压力和去除鞋内异味。虽也有定制的鞋垫但成本又过于昂贵。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脚部压力的分散避免各种脚部疾病,使脚部健康,增加步行时间和运动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塑形也可以消除疲劳和除菌的鞋垫及其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合为一体结构的薄层和厚层,所述薄层由竹炭纤维和负离子纤维制成,所述厚层由100%纯度的聚氨酯制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离子纤维在所述薄层中的重量占比为1%-3%。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薄层中的负离子量为500-1000个/cm3。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二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厚层的脚掌部分厚度为5mm,脚跟部分厚度为8mm。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薄层为与脚面接触层,所述厚层为与鞋面接触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竹炭纤维由五年以上的高山毛竹烧制而成。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鞋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模塑工艺,在聚氨酯中添加无毒助剂,发泡注入一个单个的模具中,待反应结束后,从模具中取出成型的厚层;
B.混合工艺,在竹炭纤维母粒中加入纺织负离子添加剂搅拌均匀,待均匀混合后形成薄层;
C.压合工艺,在步骤A中形成的厚层上压合步骤B中由竹炭纤维和负离子纤维制成的薄层,形成鞋垫。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混合工艺B中,所述纺织负离子添加剂的添加量为1%-3%。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混合工艺B形成的薄层中,负离子量为500-1000个/cm3。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毒助剂为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鞋垫及其制作方法,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薄层中采用的竹炭纤维的微孔结构具有自动吸附和散发湿气,水分平衡的调节作用,对人体异味等化学气体有吸收,解异味和消臭的作用。
2、薄层中采用的负离子纤维中的负离子在空气中呈“Z”字形移动很容易给细菌,灰尘,烟雾微粒以及水滴等输送负电荷,电荷能中和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病毒等物质,从而保持鞋内的卫生。
3、在厚层的聚氨酯表面会形成一层凝固物,使得制成的鞋垫手感好,物理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
4、负离子纤维在所述薄层中的重量占比为1%-3%,可以保证混合均匀充分发挥竹炭纤维的吸附异味和负离子纤维吸附细菌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增强薄层的紧实度和舒适度,提高薄层的可塑性。
5、薄层中的负离子量为500-1000个/cm3,可以保证在鞋腔的空间大小和细菌环境中,该负离子量吸附细菌的效果最佳。
6、经由厚层和薄层压合而成的鞋垫可吸收冲击力从而使脚没有压迫感,走路时间久了也不会痛,可增加运动量。
7、鞋垫的压合结构使得鞋垫具有慢回弹作用,慢回弹的材质受力后可根据不同的人脚形和不同的受力分布使鞋垫更贴合脚,从而起到矫正脚形使脚受力分布均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鞋垫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鞋垫分离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鞋垫压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1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