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及隔热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1630.0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6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申泰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誉远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23/12;C08K13/02;C08K3/22;C08K5/12;C08K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王浩然;周建秋 |
地址: | 030036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隔热材料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及隔热材料,该组合物含有:基体树脂和钛白粉,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基体树脂,钛白粉的含量为20‑45重量份,所述钛白粉的平均粒径范围为0.6‑1.2微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由上述组合物制得,该隔热材料对太阳热辐射具有高反射作用,且能有效阻挡热量传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及隔热材料。
背景技术
地球上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于太阳,太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同时强烈的太阳辐射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据统计,全球每年因降温、制冷所消耗的能量占总能耗的20%左右,因此,通过减少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减少因太阳热量而导致的能量消耗的主要方法。近红外波段在太阳热辐射中所携带的热能占到了太阳热辐射总量的53%以上,因此,有效降低近红外波段的热辐射对最终降温结果有重要影响。
隔热材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例如隔热卷帘、隔热贴膜等隔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可用在家庭、办公、建筑、高铁、汽车、轮船、等领域适用,用于遮挡光线、隔热降温或起装饰作用等。近年来,通过提高隔热卷帘或隔热贴膜的遮光效果与隔热效果来实现有效降低太阳热量辐射是人们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隔热材料大都具有可见光透光性差、反射层易脱落、装饰性差、反射率低和色彩单一(只有白色)等缺点,无法满足各领域要求,如专利号为CN102486082A《一种用于建筑外窗的透明反射隔热窗帘》采用在尼龙薄膜表面涂施水性透明丙烯酸纳米反射隔热涂料,该窗帘在夏季反射太阳光对窗户辐射的红外热,且不会明显影响可见光的透过性,但该窗帘在基材表面涂施的隔热涂料,具有易脱落、对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隔热材料存在的反射率低、反射层易脱落和装饰性差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能够高效反射太阳热辐射的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及隔热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基体树脂和钛白粉,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基体树脂,钛白粉的含量为20-45重量份,所述钛白粉的粒径范围为0.6-1.2微米。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为通过上述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制得,其中,隔热材料为隔热卷帘和/或隔热贴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及隔热材料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近红外波段的光在太阳热辐射中所携带的热能占到了太阳热辐射总量的53%以上,本发明的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及隔热材料对近红外波段(750-2500纳米)的光具有很强的反射力,达到87%以上,大大减少了因太阳热辐射而导致的能源消耗,如可以减少因制冷消耗的电能,达到节能节电的目的;
(2)本发明的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及隔热材料能有效阻挡热量的传递,使隔热材料本身不会因为聚热而导致温度过高,减缓了隔热材料的老化速率;
(3)在反射大量太阳热辐射的同时允许部分可见光透过该隔热材料,对室内的采光减少了影响;
(4)在用于制备隔热材料的组合物中还可以加入近红外反射颜料,不仅使制得的隔热材料色彩丰富,为用户提供了广泛的颜色自定义选择;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太阳热辐射的反射性能,能够进一步阻挡热量的传递。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隔热材料对太阳热辐射的反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誉远涂料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市誉远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1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态灭火剂塑性灌装瓶
- 下一篇:PVC材料的石墨烯色母料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