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1607.1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2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汪朝晖;陈思;胡亚男;高全杰;王家青;潘正江;饶长健;尤灿;张林波;曹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02 | 分类号: | B05B1/02;B05B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双腔室 振荡 脉冲 射流 雾化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采用并联双腔室结构,通过调节左右相位调节管的长度来控制进入两并联的自激振荡腔室的射流初始相位差,形成脉冲射流的相位互补,经过相位调节的射流进入自激振荡腔室,射流依靠喷嘴自身的特殊腔室和特定边界条件,产生自激振荡效应,其喷射压力得到提高,促进射流的雾化,最后以连续方式喷出。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将两个自激振荡腔室进行并联,通过并联双腔室结构和自激振荡腔室的自激振荡效应,实现了射流的连续喷射和超微雾化。通过该雾化装置可获得较小粒径的雾化液滴,雾化效果好,且连续喷雾提高了其雾化喷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中液体射流技术应用设备,涉及一种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利用并联双腔室结构和自激振荡腔室的自激振荡效应来实现射流的连续喷射和超微雾化,可用于喷雾除尘、燃料雾化燃烧、农作物的浇淋喷灌、杀虫剂的喷洒等。
背景技术
射流雾化广泛应用在机械、能源、动力、冶金和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但其雾滴雾化效果较差及喷雾能耗较大成为喷射雾化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瓶颈问题,如何提高射流的雾化效果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自激振荡喷嘴是一种利用流体自激振荡机理发展起来的一种脉冲射流喷嘴,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运动件的密封、无外加驱动装置和活动部件以及节省能量等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清洗、破岩、建筑、切割和辅助采矿等领域,实验研究表明,自激振荡射流依靠喷嘴自身的特殊腔室和特定边界条件能提高流体喷射压力,从而能够明显改善射流雾化效果。但是自激振荡射流是以脉冲的形式喷出,相对于连续射流来讲,其喷射效率有待提高,将两个自激振荡腔室进行并联,对进入两腔室的射流的初始相位进行调节,形成脉冲射流的相位互补,发现射流以近视连续的形式喷出,大大的提高了喷射效率。因此,发明出了该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利用并联双腔室结构和自激振荡喷嘴的自激振荡效应,实现了射流的连续喷射和超微雾化。
中国专利号:ZL201320385762.9名为“一种压力雾化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压力雾化器,它可围绕一个平行于雾滴喷出方向的轴线旋转,使雾化液滴螺旋飞行,在有限的空间内延长了雾化液滴在空气中的飞行距离,干燥脱水更加充分。它虽然可实现连续喷雾,但是雾化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雾化的液滴的粒径较大,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中国专利号:ZL200620158703.8名为“一种雾化喷头”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雾化喷头,它基于自激振荡原理设计,可产生高于进口压力几倍的雾化工作压力,实现脉冲式喷射,产生细小雾滴,雾化喷射程大。它虽然可喷射出小粒径的雾化液滴,有较好雾化,但是射流没法连续射出,只能以脉冲的形式射出,这样的喷嘴工作效率较低,且不适合于喷嘴直径较大时的连续喷雾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在已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以实现射流的连续喷射和超微雾化。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将上喷嘴1与并联连接的右相位调节管2、左相位调节管6,再与并联连接的右自激振荡腔室3、左自激振荡腔室5,最后与下喷嘴4依次连接,构成可实现连续射流喷雾的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并联双腔室自激振荡脉冲射流雾化装置的所有结构内壁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0.8。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自激振荡腔室5、右自激振荡腔室3的腔长分别和左自激振荡腔室5、右自激振荡腔室3的上喷嘴直径配比为2.4:1;所述的左自激振荡腔室5、右自激振荡腔室3的碰撞体为锥体,该锥体的锥度为120°;所述的左自激振荡腔室5、右自激振荡腔室3的腔径分别和左自激振荡腔室5、右自激振荡腔室3的上喷嘴的直径比为15:1;所述的左自激振荡腔室5、右自激振荡腔室3的下喷嘴分别和左自激振荡腔室5、右自激振荡腔室3的上喷嘴的直径比为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1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产生喷射射流的方法,和双组分喷嘴
- 下一篇:一种空气动力学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