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复杂肩胛骨体部骨折的解剖型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0778.2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6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曹卓;张勇;靳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5 | 代理人: | 宋西磊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复杂 肩胛骨 骨折 解剖 型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杂肩胛骨体部骨折的解剖型钢板。
背景技术
肩胛骨为扁宽形不规则骨,呈不规则三角形,是上肢肩胛带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上肢上举过程中,肩胛骨若固定不动,上肢只能主动抬起至90度,被动抬起至120度。当丧失肩胛骨活动时,其肩部活动至少减去正常活动的1/3。据Hardegger等和Nordqvis等统计,肩胛骨骨折占肩部骨折的3%~5%,占全身骨折的0.5%~1.0%。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车祸伤、高坠伤等高能量损伤带来的多发伤复合肩胛骨复杂骨折大幅度增加。呈现出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等特点。35%~98%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合并其它部位联合损伤。由于联合损伤通常较重,转移医师的注意力,不能对肩胛骨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首次漏诊、误诊率很高。
肩胛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保守治疗,制动时间较长,多使用三角巾或者上肢外展架对患侧进行悬吊或者牵引。虽然对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由于肩关节制动时间较长,容易并发肩关节僵硬、上肢功能障碍等症状,治疗效果差不甚理想。多数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外展障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肩胛骨骨折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现有内固定物存在生物力学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弹性模量过高等问题。
目前的手术治疗更为注重内固定的牢固程度以及稳定性,以达到能够早期耐受关节生理活动为主要目的。在治疗中,内固定的选择多以经过塑形的重建钢板为主要固定手段。首先,由于肩胛骨为不规则三角形,当肩胛骨体部发生复杂骨折时,三角型的三边均需实行钢板固定。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1.三块独立钢板分别三边固定,三块钢板呈三角型排列,但钢板与钢板之间无任何力学连接,故在力学上无任何稳定性,难以对抗剪应力;2.三角型的一边用一块钢板,另外二边由一块钢板折弯后固定,但折弯角度往往大于90度,造成金属疲劳,弹性模量急剧降低,难以对抗剪应力。同时,此方法仍然存在二块钢板之间无任何力学连接,无稳定性,难以对抗剪应力。其次,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用于骨盆骨折的重建钢板治疗肩胛骨骨折。骨盆各骨承受应力较大,钢板厚度为2.5-2.7mm,弹性模量高;而肩胛骨承受应力小,如果用骨盆钢板固定,过高的弹性模量会使应力遮挡效应增加,反而导致骨折愈合缓慢、骨废用性萎缩等问题。同时,目前复杂肩胛骨体部骨折内固定物其钢板过厚,应力遮挡过大,非整体结构,难以对抗剪力,且没有合适的解剖形状。
目前,出现的肩胛骨接骨板,其固定肩胛骨时对肩胛骨进行全部包裹,因此应力遮挡过大,影响骨折愈合,同时该接骨板完全盖在骨头上,使得肌肉完全与骨骼分离失去了肌肉原有收缩后使关节产生运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复杂肩胛骨体部骨折的解剖型钢板,外型完全符合肩胛骨体部解剖特点,可以良好贴服于肩胛骨体部,弹性模量符合肩胛骨力学要求,固定可靠,应力遮挡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复杂肩胛骨体部骨折的解剖型钢板,包括可贴服于肩胛骨体部的内侧缘、外侧缘、肩胛冈和冈下窝;外侧缘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带弧度平滑连接有内侧缘、肩胛冈和冈下窝;内侧缘、外侧缘、肩胛冈和冈下窝连接后构成一个类肩胛骨形状的不规则三角形,冈下窝向上弯起,内侧缘与冈下窝(4)之间连接有连接件。
所述的内侧缘、外侧缘、肩胛冈和冈下窝连接后构成的类肩胛骨形状的不规则三角形其弹性模量符合肩胛骨力学要求,其中,外侧缘与内侧缘连接处的夹角γ为55~65度,内侧缘与肩胛冈连接处的夹角α为85~90度,肩胛冈与冈下窝连接处的夹角ε为115~125度,冈下窝与外侧缘连接处的夹角δ为110~120度。
所述的外侧缘与内侧缘连接处的夹角γ为59-61度,内侧缘与肩胛冈连接处的夹角α为86~88度,肩胛冈与冈下窝连接处的夹角ε为119~121度,冈下窝与外侧缘连接处的夹角δ为114~116度。
所述的内侧缘上在与连接件连接位置处的夹角β为155~165度。
所述的内侧缘上在与连接件连接位置处的夹角β为159~161度。
所述的肩胛冈向内侧弯起,内侧缘、外侧缘、肩胛冈和冈下窝形状符合肩胛骨体部解剖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07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镜下粘膜切除用起吊切割器
- 下一篇:可调式脊柱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