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病人监护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0441.1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2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潘能冲;秦钊;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孙强;刘耿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病 监护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监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病人监护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病人监护装置其设计思路主要是关注单个危重病人或需要长期监护的病人。因此,这类监护装置的特征是监护的生理参数齐全、功能众多,但正因为这种监护装置主要针对一个病人进行设计,其系统对病人的管理、监护、测量方面都是基于当前的病人,如果要测量、监测另外一个病人,只能清除前一个病人及相关信息,并且需要相应的增加一套完整的设备。由此,为了使每个病人都得到及时的监护,医院需要采集多套监护设备,可能导致病房内监护装置多、报警声音杂乱,影响病人休息的同时也要求医护人员兼顾多个监护设备,增加监护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而中央监护系统虽然能在临床中对多个病人进行监护。但中央监护服务器大多都是基于PC平台的网络服务器,该服务器运行基于CS或BS构架的服务器软件,该软件能够通过以太网同多台监护装置相连,实现所有监护装置的病人生理信息集中显示,便于医生同一时间监控所有病人情况。但是,中央监护系统体积庞大,线缆复杂,无法安装在病房中,不利于为病人检查时快速切换多个病人的相关数据,尤其是在同一个病房或者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中央监护系统无法自动反应较集中的病人切换或者采集探头切换添加等应急状况,存在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识别接入病人身份并配置相应监护窗口的多病人监护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病人监护方法,包括以下顺序步骤:
s1.实时采集病人数据;
s2.当实时采集到的病人数据包括新接入的病人数据时,根据所述实时采集到的病人数据,判断所述新接入的病人数据是否属于新病人;
s3.根据判断结果为所述新接入的病人数据配置相应的监护窗口。
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从所述新接入的病人数据中提取病人识别信息;
s22.根据所述病人识别信息判断其对应病人是否为新的病人。
进一步的,步骤s22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包含与新接入的所述病人识别信息相同的现有的所述病人识别信息;若是,所述新接入的病人数据对应病人为现有病人;若否,则所述新接入的病人数据对应病人为新病人。
再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从所述新接入的病人数据中提取生命体征参数;
s22’.根据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判断其对应病人是否为新的病人。
又一步的,所述步骤s22’中对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的判断的规则包括:互斥规则、互补规则、匹配程度判定规则中至少一种规则;
所述互斥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c1.将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与现有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进行比较;
c2.若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与现有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包含相同类型的参数,则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和现有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所对应的病人不为同一病人;
所述互补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b1.设定所述生命体征参数的互补关系;
b2.将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与现有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比较;
b3.若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与现有的生命体征参数存在所述互补关系,则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对应的病人为现有的病人;
所述匹配程度判定规则包括以下步骤:
x1.设定所述生命体征参数中各参数之间的匹配程度判定规则;
x2.将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与现有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比较;
x3.若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与现有的生命体征参数的匹配程度符合预设范围,则新接入的所述生命体征参数对应的病人为现有的病人。
作为一种改进,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若所述病人身份为新病人,则为所述病人数据新建监护窗口;
s32.若所述病人身份为现有病人,则将所述病人数据关联到同一病人的的所述监护窗口中。
再者,所述步骤s3后还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s42.根据所述病人数据的优先级排布相应的所述监护窗口;
s43.在所述监护窗口中根据参数重要性对所述病人数据进行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0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