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张纸柔版印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9265.X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0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项;吴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5/24 | 分类号: | B41F5/24;B41F23/04;B41F3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翁斌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张 纸柔版 印刷机 | ||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张纸柔版印刷机,包括对承印物两个表面分别进行印刷的第一印刷机组和第二印刷机组,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Ⅰ、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Ⅱ、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Ⅱ设置为具有温度控制或质量检查装置的滚筒。印品两个表面对应的印刷机组之间和之后分别加装了偶数个印刷传纸滚筒,一方面通过纸张交接偶数次数保证印品的两个面的印刷,另一方面通过在所加的印刷传纸滚筒上附加温度控制功能和印品质量检查功能,解决印品热累加和质量控制及时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张纸柔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柔版印刷机,尤其是双面柔版印刷机,为适应生产效率提高的要求,需要在每次印刷之后立即进行印刷面的油墨干燥固化,才能进行下一步或下一面的印刷作业。现有的印刷品快速干燥技术多采用热风、红外或紫外光干燥固化等原理,实现印品的快速干燥。上述干燥方式均会对印品表面带来热影响,轻则造成印品某一侧表面温度升高而轻微翘曲,严重则造成印品明显变形,在特殊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印品焦化或燃烧。此外,在对印刷生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用户对印刷设备配置在线质量检查系统提出了要求,现有的柔版印刷机在印品质量在线检查系统的配置方面考虑仍有不足。
图4所示为现有双面柔版印刷机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印品两面对应的两个印刷色组依次相连。其中第一面A面印刷完成并经干燥装置进行油墨干燥固化之后,立即进行另一面B面的印刷和干燥固化,然后分别在检查滚筒进行两个印刷面的质量检查,该印刷结构存在印品连续干燥热累加问题,印品过热造成的变形等问题影响印刷质量,并且不利于印品的整齐收集。此外,采用该流程的印刷机机器结构中,印品两面的在线检查均在两次印刷完成之后进行,这样第一面印刷产生质量问题需要在第二面印刷完成之后才能得到反馈,因此在质量控制的及时性方面存在不足。
图5所示为现有双面柔版印刷机的印刷单元滚筒排列结构示意图,该印刷单元滚筒排列结构符合图4所示印刷流程,该柔版印刷机因采用了印品两面连续进行印刷的方式,生产过程中存在上述的印品热累加问题和印品质量控制及时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印品热累加和及时发现印品质量问题的单张纸柔版印刷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张纸柔版印刷机,包括对承印物两个表面分别进行印刷的第一印刷机组和第二印刷机组,所述的第一印刷机组包括第一压印滚筒、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Ⅱ,所述的第二印刷机组包括第二压印滚筒、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Ⅱ,所述的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Ⅱ设置在第一压印滚筒和第二压印滚筒之间,所述的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Ⅱ设置在第二压印滚筒之后,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Ⅰ、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Ⅱ、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Ⅱ为具有质量检查装置的滚筒和具有温度控制装置的滚筒,所述具有温度控制装置的滚筒内部具有供液态介质流动的温度调节控制机构,所述具有质量检查装置的滚筒为安装有光电装置或相机的滚筒;所述的第一压印滚筒外部配置有第一印刷油墨干燥固化装置,所述的第二压印滚筒外部配置有第二印刷油墨干燥固化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Ⅱ外部设置有第一检查装置,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Ⅱ外部设置有第二检查装置,第一检查装置和第二检查装置均用于检查前端相邻方向转移来的承印物的材料或印刷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第一压印滚筒、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Ⅰ、第一印刷传纸滚筒Ⅱ、第二压印滚筒、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Ⅰ和第二印刷传纸滚筒Ⅱ的内部均安装有夹持承印物的叼牙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第一压印滚筒和第二压印滚筒内部具有供液态介质流动的温度调节控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造币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南京造币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92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