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四面双向强迫周期对流理论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9032.X | 申请日: | 201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3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范光辉;闵凡奇;张邦玲;尉国刚;王睿;胡蕴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陈少凌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六联社区锦龙大道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电池模组 风扇组 四面 动力电池组 散热系统 周期对流 热交换 热交换能力 温度一致性 周期性交替 抽吸方向 对流换热 双向通风 健壮性 两组 排布 右部 左部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四面双向强迫周期对流理论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第一风扇组、第二风扇组;第一风扇组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上侧的上部风扇、设置在电池模组下侧的下部风扇;第二风扇组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左侧的左部风扇、设置在电池模组右侧的右部风扇。本发明中风扇采用上下左右四面排布,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每组风扇均采取一抽一吸双向通风设计,热交换能力大幅增强,并让气流在多个方向进行强制热交换,且两组风扇周期性交替工作及变换抽吸方向,从实现了对流换热,使内部温度一致性得到进一步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系统,具体地,涉及基于四面双向强迫周期对流理论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传统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汽车具有低能耗、结构简单、振动及噪声低、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动力电池组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如果热量未及时散出将导致电池组温度上升。过高的温度不仅降低锂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循环寿命,还有可能导致电池永久性失效,甚至出现爆炸火灾的危险。因此,动力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必须予以控制。
传统电动汽车的换热系统通常有风冷散热、水冷散热以及相变散热等方式。风冷散热主要以空气为媒介,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等特点,但有时会出现散热能力不足、热交换不彻底、内部温度不均匀。动力电池组内部温度均匀性直接影响电池单体工作状态的一致性。由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体积大、电池单元(cell)数量多、排布稠密复杂,其温度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整体分布。在风扇强制对流散热的作用下,中心高温现状有所改善,高温区向电池另一侧偏移。针对这种散热不均匀不彻底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四面双向强迫周期对流理论设计一款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四面双向强迫周期对流理论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四面双向强迫周期对流理论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模组、第一风扇组、第二风扇组;
第一风扇组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上侧的上部风扇、设置在电池模组下侧的下部风扇;
第二风扇组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左侧的左部风扇、设置在电池模组右侧的右部风扇。
优选地,上部风扇、下部风扇、左部风扇、右部风扇均为双向风扇。
优选地,多个上部风扇在电池模组上侧均匀布置,多个下部风扇在电池模组下侧均匀布置,多个左部风扇在电池模组左侧均匀布置,多个右部风扇在电池模组右侧均匀布置。
优选地,上部风扇、下部风扇之间的旋转方向一致;左部风扇、右部风扇之间的旋转方向一致。
优选地,还包括双向电机;上部风扇、下部风扇、左部风扇、右部风扇均由双向电机驱动。
优选地,上部风扇、下部风扇通过一双向同步电机驱动;左部风扇、右部风扇通过另一双向同步电机驱动。
优选地,第一风扇组、第二风扇组交替工作。
优选地,在一个工作周期内:
首先由第一风扇组正向旋转,第二风扇组静止;
然后由第一风扇组反向旋转,第二风扇组静止;
再是由第二风扇组正向旋转,第一风扇组静止;
最后由第二风扇组反向旋转,第一风扇组静止。
优选地,第一风扇组、第二风扇组在旋转过程中的速率随时间的分布不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创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9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