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水道防溢排堵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4052.8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4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石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文浩 |
主分类号: | E03F5/042 | 分类号: | E03F5/042;E03F7/00;E03C1/3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045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水道 防溢排堵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下水道防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水道防溢排堵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居民住宅楼下水管道由于使用不当经常发生管道堵塞,使污水从地漏、坐便器反排到室内,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恐慌。现在绝大多数住宅建筑下水管道没有疏通装置,垃圾堵塞管道后,需要进行人工清污,但是这种方式有几个缺点:第一,不能及时发现管道堵塞,往往是在居民家中下水道溢出污水时才可发现,给居民带来很大经济损失,且这种损失没有明确责任人负责,有严重的滞后性;第二,在工作人员清污时,由于管道间空间有限,无法使用有效的清污工具,给清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因此,现有的下水管道装置存在没有智能报警、不能便捷有效的进行管道疏通、没有应急排水系统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下水管道装置存在的没有智能报警、不能及时发现管道堵塞、管道疏通不方便和没有应急排水系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远程报警、应急排水和便捷管道疏通的下水道防溢排堵报警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下水道防溢排堵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系统和管道疏通系统,其中:所述管道疏通系统包括三通变径连接管、三通管、第一蝶阀、第二蝶阀、喇叭管件和球阀,三通变径连接管的一个大口径接口与下水管连接,三通变径连接管的小口径出水口与报警系统中溢流筒的进水口连接,三通变径连接管的另一个大口径接口与三通管的一个垂直接口连接,三通管的另一个垂直接口与第一蝶阀的一端连接,第一蝶阀的另一端与第二蝶阀连接,三通管的水平接口与水平下水管连接,三通管管壁上的疏通口通过喇叭管件与球阀连接,所述球阀与高压水管连接;
所述报警系统包括溢流筒、支撑座、浮球、浮球杆、套筒、溢水管、撞板、行程开关和远程报警器,溢流筒装在支撑座上,溢流筒上方设置有远程报警器,行程开关设在远程报警器的底面上并与远程报警器电气连接,套筒的上端与溢流筒的顶板连接并通过套筒固定板固定于溢流筒内腔的中间,套筒内设置有浮球,浮球能在套筒内上下浮动,浮球上部设置有浮球杆,浮球杆顶端穿过溢流筒顶板与撞板连接,撞板位于行程开关的下方,溢水管设在溢流筒侧壁的上部且位于套筒固定板的下面。
所述浮球杆与溢流筒顶板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及时准确地对下水管道堵塞进行报警,在报警的同时,再通过溢流装置进行应急排水,实现了报警排水同时进行,避免了传统的管道出现问题污水溢出后才进行查找并清理的弊端,真正起到了安全报警及时排放有效杜绝污水反溢的作用,高压球阀和两道蝶阀的设置可在下水道堵塞时,无需进行破壁清理即可高效便捷的对下水道进行清理。解决了现有的下水管道装置存在没有智能报警装置、不能及时发现管道堵塞、管道疏通不方便和没有应急排水系统的缺陷。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远程报警、应急排水和便捷管道疏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溢流筒、2.浮球、3.浮球杆、4.套筒固定板、5.套筒、6.撞板、7.行程开关、8.远程报警器、9.密封圈、10.溢水管、11.支撑座、12.三通变径连接管、13.下水管、14.三通管、15.喇叭管件、16.球阀、17.第一蝶阀、18.第二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下水道防溢排堵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系统和管道疏通系统,其中:所述管道疏通系统包括三通变径连接管12、三通管14、第一蝶阀17、第二蝶阀18、喇叭管件15和球阀16,三通变径连接管12的一个大口径接口与下水管13连接,三通变径连接管12的小口径出水口与报警系统中溢流筒1的进水口连接,三通变径连接管12的另一个大口径接口与三通管14的一个垂直接口连接,三通管14的另一个垂直接口与第一蝶阀17的一端连接,第一蝶阀17的另一端与第二蝶阀18连接,三通管14的水平接口与水平下水管连接,三通管14管壁上的疏通口通过喇叭管件15与球阀1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文浩,未经石文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40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