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强自动平衡凝相燃烧产物无污染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13197.6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启;刘元敏;刘林林;张研;武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强 自动 平衡 燃烧 产物 无污染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强自动平衡 凝相燃烧产物无污染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固体推进剂中,通常会加入一些燃烧热值较高的金属燃料如铝粉等,以 提高固体推进剂比冲。对于高含铝复合推进剂,因燃烧室内温度较高,产生的 金属燃烧产物Al2O3在燃气中呈熔融状态,即凝相颗粒。凝相燃烧产物颗粒的大 小及分布是发动机性能分析和工作过程仿真的重要参数,如固体火箭发动机两 相流的规律分析、凝相产物对发动机绝热层和喷管的机械冲刷,以及凝相产物 对燃烧不稳定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我国多个重点产品型号均采用铝含量较高的复合推进剂,在产品定 型试飞过程中,发现凝相燃烧产物对于发动机绝热层烧蚀、喷管喉部沉积或冲 刷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发生多起因凝相燃烧产物特性与作用机理不明而引起 的重大事故。因而,迫切需要对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的成分及含量进行精确确 定,为发动机故障分析、过载分析、烧蚀分析、燃烧不稳定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然而,目前对发动机燃烧室内凝相燃烧产物的特性研究还缺乏认识,其中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文献“Plumeparticlecollectionandsizingfromstaticfiringofsolid rocketmotors”(AIAA-95-2590)中设计和制造了一种独特的飞镖系统,可对 静态点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场中的颗粒进行采集,当飞镖通过羽焰时,会 在飞镖铜带表面粘附粒子样品。在不同时刻和不同部位,首次从大尺寸固体火 箭发动机排气羽流中采集Al2O3粒子样品。该装置不足之处是收集羽流处的燃烧 产物且收集的样品过少不具代表性。
在文献“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凝相粒子的收集与分析”(《固体火箭技术》, 2008,31(5):461-463)中提出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凝相粒子收集装 置。其基本思路是利用水冻结固体推进剂的燃烧产物,获得凝相粒子。收集装 置由粒子收集容器和压力保持容器组成。粒子收集容器内充入定量水,用于冻 结推进剂燃烧产物,通过过滤器收集粒径大于3μm的粒子。在粒子收集容器 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燃烧室,用于放置推进剂试样、点火装置、充气 接口和压强传感器。该收集装置可实现对凝相燃烧产物的收集;不足之处是采 用水冻结凝相粒子,存在水与凝相粒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影响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此外,该收集装置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保持容器压强的功能发挥不 明显,压强保持不够平稳,不利于准确分析压强对凝相燃烧产物粒度分布的影 响。
发明专利CN201410205548.X中公开了“一种固体推进剂燃烧产物收集装置 及收集方法”,固体推进剂燃烧产物收集装置由燃气发生器和真空舱组成,燃气 发生器与真空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喷管出口处的凝相燃烧产物收集在真空舱 內。该收集装置可实现喷管出口处所有凝相燃烧产物的无污染收集,局限性在 于不能收集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凝相燃烧产物。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压强自动平衡凝相燃烧产 物无污染收集装置,通过收集装置的容积自调节部件来调节燃烧室容积大小, 进而构建了压强负反馈机制,维持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燃烧室内压强的平稳环境, 实现对发动机燃烧室内所有凝相燃烧产物进行无污染收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推进剂、燃烧室、预紧 螺柱、硅橡胶环、预紧螺母、圆柱筒、缓冲垫、筒体挡板,所述燃烧室为圆柱 筒形结构,燃烧室内腔底部中间有方形凹槽,两个圆柱筒分别位于燃烧室外侧 壁上对称安装,且圆柱筒的轴线垂直于燃烧室的轴线,燃烧室顶部固定有圆柱 筒,且与燃烧室同轴安装,燃烧室顶部均布有抽真空气孔、放气孔、氩气进气 孔,推进剂药柱放置在燃烧室底部凹槽内;所述圆柱筒一端为台阶孔且与燃烧 室相连通,圆柱筒另一端与筒体挡板焊接,缓冲垫嵌入在筒体挡板与圆柱筒端 部连接处,圆柱筒体上等间距设有安全气孔,圆柱筒内腔装有预紧螺柱、硅橡 胶环和预紧螺母,用来调节圆柱筒内腔容积。
所述圆柱筒为一个或多个的任意一种。
所述圆柱筒筒壁上的安全气孔为多个,且安全气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3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