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糖醇提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11316.4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喜强 |
主分类号: | C07C29/74 | 分类号: | C07C29/74;C07C29/76;C07C29/78;C07C29/90;C07C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富邦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蔡志勇;邵长松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糖醇 提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糖醇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木糖醇是从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 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用作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营养补充剂、辅助治疗剂, 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营养性的食糖替代品。能促进肝糖元合成,不会导致血糖 上升,对肝病患者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脂肪肝的作用,治疗乙型迁延性肝炎、乙型慢性 肝炎及肝硬化有明显疗效,是肝炎病发症患者的理想辅助药物,木糖醇的防龋齿特性 是所有甜味剂中效果最好的。
木糖醇为人体提供能量,合成糖元,减少脂肪和杆组织中的蛋白质的消耗,使 肝脏受到保护和修复,减少人体内有害酮体的产生,不会因食用而为发胖忧虑。
研究发现,玉米芯和玉米秸秆中富含多缩戊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是制备木 糖醇的良好来源。目前对玉米芯和玉米秸秆等生物质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还不成熟, 大部分玉米秸秆等生物质都被焚烧处理,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也是生物质能源的巨大 浪费。现有技术中通常只采用玉米芯制作木糖醇,利用玉米秸秆生产木糖醇目前还是 空白,如何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等生物质能源,减小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出糖率,保证 生产出质量合格、稳定的木糖醇产品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糖醇提取工艺,用以解决如何充分利用玉米秸秆 等生物质能源,减小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出糖率,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稳定的木糖 醇产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木糖醇提取工艺以新鲜玉米秸秆作为原料从中提取 木糖醇。具体地,该木糖醇提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预处理:将新鲜玉米秸秆经粗碎机粗碎成颗粒;
B、水解:将粗碎后的玉米秸秆颗粒加入到水解设备装置中进行水解,水解 完成后得到的液体为糖液;
C、脱色:采用粉末活性炭去除糖液中的杂质,所述杂质包括色素和胶体;
D、净化: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糖液中的阴、阳离子;
E、加氢:将糖液加入到反应釜中,调节pH=7.5~8.0,按糖液干物含量的3%~ 10%加入雷尼镍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120~140℃,反应压力0.08~ 0.10MPa,反应时间2h,使木糖液转化为木糖醇液;
F、结晶:通过控制降温速度,使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木糖醇晶体生长、成形并 析出,得到晶体木糖醇;
G、离心:通过控制离心机的离心转速,使木糖醇与母液分离;
H、干燥:通过控制烘干机的温度与环境湿度,使木糖醇中的水分蒸发,得到 木糖醇产品。
步骤A中粗碎后的颗粒为2-3㎜的玉米秸秆颗粒。
将步骤A中经粗碎机粗碎成颗粒的物料经真空包装后运输到冷库中存放。
步骤B中水解的控制参数为:水解压力0.1~0.15MPa,水解温度115~130℃,水 解酸度1.0%~1.5%,水解时间4h。
步骤C中加入粉末活性炭的比例为水解后糖液干物含量的3%~10%,脱色温度为 70~80℃,搅拌转速为200r/min,脱色时间为40~60min。
步骤F中控制降温速度为每小时降低1℃。
步骤G中控制离心机的离心转速为每分钟1000~1500转。
步骤H中的烘干机的烘干温度为50~60℃,环境的相对湿度≤65%,干燥时间≤ 30min。
步骤A-H中用到的所有接触处理料液的整体设备均采用304奥氏体不锈钢材质,所 有非接触部件均采用0Cr13或1Cr13材质,所有接触处理料液的管线和管件均采用卫生 级sus304。
步骤A-H中用到的所有接触处理料液的管线和管件均采用卡箍式快接式连接。
本发明的木糖醇提取工艺具有如下优点:既能解决玉米秸秆严重污染环境的问 题,又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填补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采用玉米秸秆生产木糖醇的空 白,出糖率高,生产过程中用水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木糖醇提取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木糖醇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将新鲜玉米秸秆经粗碎机粗碎成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喜强,未经张喜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13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溴苯酚的合成工艺
- 下一篇:一种3‑溴‑9,9’‑螺二芴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