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10267.2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拉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欧益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145 | 分类号: | H01G9/145;H01G9/008;H01G9/08;H01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杜忠福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一种电化学元件,但在其储能的过程中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此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电容器可以被视为悬浮在电解质中的两个无反应活性的多孔电极集流板,在极板上加电,正极集流板吸引电解质中的负离子,负极集流板吸引正离子,实际上形成两个容性存储层,被分离开的正离子在负极集流板附近,负离子在正极集流板附近。
常用的电容器包括一金属壳体、电芯、极柱及端盖,为了密封更加可靠,在极柱和端盖之间通常设有垫片,用于防止电解液从两者密封处漏出,但是该设计电芯和集流板之间的焊接面积相对较小,不能承受大电流,并且电容器的发热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器,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容器,包括电芯、外壳、端盖、底盖,所述的外壳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电芯安装于外壳内且外侧包覆有绝缘材料,所述的底盖和端盖分别与外壳两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所述的底盖和端盖的中部分别设有底盖通孔和端盖通孔,所述外壳的两端底盖和端盖相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正极集流板和负极集流板,所述的正极集流板和正极极柱一体设置,所述的正极极柱延伸至贯穿所述的底盖通孔,所述的负极集流板和负极极柱一体设置,所述的负极极柱延伸至贯穿所述的端盖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正极集流板和负极集流板上设有焊孔,所述的焊孔包括条形焊孔和扇形焊孔,所述的条形焊孔和扇形焊孔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端盖与负极集流板和外壳之间设有绝缘结构,所述的底盖和外壳一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正极集流板边缘设有向负极集流板一端弯折的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围住部分电芯。
进一步的,所述的端盖和绝缘结构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的绝缘结构和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圈。端盖与外壳之间采用双层密封能够为电容器提供双保险,最大限度的防止电解液的漏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盖与正极集流板和外壳之间设有绝缘结构,所述的端盖和外壳一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极集流板边缘设有向正极集流板一端弯折的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围住部分电芯。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盖和绝缘结构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的绝缘结构和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上设有朝向电容器内部的凹部,所述的凹部挡住所述的绝缘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上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采用防爆封口钉密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集流板和极柱的一体设置能够防止电解液从两者的密封处漏出,并且加工简单;
(2):所述的焊孔布置方式使集流板和电芯之间的焊接面积达到70%以上,焊接面积大使电容器能够快速导电,可承受大电流,并且具有发热小的优点;
(3):端盖与外壳的一体设置或者底盖与外壳的一体设置能够减少端盖和外壳或者底盖和外壳之间的焊接面积,防止电解液从焊缝漏出。
(4):底盖、绝缘结构和外壳之间采用双层密封或者端盖、绝缘结构和外壳之间采用双层密封能够为电容器提供双保险,最大限度的防止电解液的漏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负极集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正极集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和端盖一体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极集流板;2、底盖;3、正极极柱;4、注液孔;5、外壳;6、电芯;7、负极集流板;8、负极极柱;9、密封圈;10、端盖;11、绝缘结构;12、凹部;13、条形焊孔;14扇形焊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欧益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亚欧益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0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化学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三线制LVDT的绕线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