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接线夹状态检测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8628.X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南彦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彦勃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3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接线 状态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缆接线夹状态检测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供电线路中,电缆的连接一般利用接续金具来实现的,接续金具用于接续架空电力线路导线(避雷线)两终端,承受导线(避雷线)的全部张力,同时又作为导电体,在接线后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接续点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被接续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5%,导线接续处两点之间的电阻应不不大于同样长度导线的电阻,导线接续处的温升应不大于被接续导线的温升。现有导线接续金具包括各式接续管、跳线线夹、单槽线夹和并沟线夹。
其中,接续管为金属管体,跳线线夹为包括两个固定连接的夹体,且两个夹体均带有一段金属管体,接续管和跳线线夹使用时,将导线两终端设置于金属管体内,再用钳压、液压、爆压等方式压紧接头,即能实现导线接续;而单槽线夹和并沟线夹均包括两个对合的夹体和锁紧两个夹体的锁紧螺栓,两个夹体上均设有线槽,且两者的线槽在夹体对合时形成供导线通过的过线孔,区别仅在于单槽线夹只有一个过线孔,并沟线夹却有两个过线孔,使用单槽线夹或并沟线夹时将导线两终端设置于一个夹体上,再对合另一个夹体,并通过锁紧螺栓锁紧两个夹体,即能实现导线接续。
这些电缆连接部件往往是线路出现故障的关键点,虽然对于这些接续金具的设计具有严格地国家标注,但在接线金具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地考虑到供电线路的具体工作环境,特别是在面临恶劣地、突发性地恶劣气候变化之时,对于这些关键连接点的状态往往难以得知,等到故障出现时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多种设置在电缆接线夹上检测传感器,实时获得电缆接线夹使用状态的电缆接线夹状态检测系统与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接线夹状态检测系统,包括温度与应变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得电缆接线夹的温度数据和形变数据;
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温度与应变数据采集模块获得温度数据和形变数据传输到系统服务器;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温度数据和形变数据;
系统服务器,用于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调取所述温度数据和形变数据,并分析电缆接线夹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温度与应变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是非接触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应变传感器用于测量接线夹在电缆轴向方向的形变。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能够与所述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与通信。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是Wi-Fi通信方式、Zigbee通信方式、GPRS通信方式等。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对应每个电缆接线夹分别标记,当电缆接线夹工作异常时,用户能够快速定位异常运行的电缆接线夹。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包括核心计算单元、数据查询模块以及操作显示终端;所述数据查询模块,用于从数据存储模块中调取存储模块中的温度数据和应变数据;所述核心计算单元用于分析判断各个电缆接线夹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报警提示模块,用于提示并定位运行状态异常的电缆接线夹。
可选地,所述电缆接线夹状态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与判断模块,用于接收系统服务器数据采集指令,并控制所述温度与应变数据采集模块以及所述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进行温度数据和应变数据采集并传输。
基于上述电缆接线夹状态检测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缆接线夹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供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选取关键位置的电缆接线夹,并采集所述电缆接线夹的温度数据和应变数据。
S2、将所述温度数据和形变数据传输到系统服务器;
S3、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和形变数据,判断电缆接线夹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子步骤:
S11、根据供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选取关键位置的电缆接线夹;
S12、根据运行环境变化,向控制与判断模块发出数据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电缆接线夹的温度数据和应变数据。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彦勃,未经南彦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8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