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轴向空心舵杆和混气空腔舵叶的输气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8445.8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2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焰;李雪剑;蒋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5/46 | 分类号: | B63H25/46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气 空腔 舵叶 舵杆 轴向空心 输气 释放装置 释放 化学试剂 释放系统 喷嘴 船体 化学试剂存储罐 压缩空气瓶 船舶制造 高压软管 节能减排 喷嘴布置 试剂输送 输气控制 输送软管 压缩空气 压缩气体 软管 从轴 舵机 减阻 伸入 通孔 消泡 隐身 船舶 悬挂 | ||
一种基于轴向空心舵杆和混气空腔舵叶的输气释放装置,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这种释放装置包括轴向空心舵杆、混气空腔舵叶和输气释放系统,轴向空心舵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混气空腔舵叶,混气空腔舵叶悬挂在船体尾结构下方。输气释放系统包含释放喷嘴和输气控制箱,化学试剂存储罐、压缩空气瓶和控制台安放在设有舵机的船体尾结构内,试剂输送软管和高压软管伸入轴向空心舵杆内的通孔,连接到混气空腔舵叶的混气空腔内,释放喷嘴布置在混气空腔舵叶的底部,压缩气体和化学试剂通过输送软管,从轴向空心舵杆进入混气空腔舵叶的混气空腔内,并通过释放喷嘴进行释放。该装置采用舵释放压缩空气和化学试剂,实现船舶的节能减排、气泡减阻和消泡隐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轴向空心舵杆和混气空腔舵叶的输气释放装置,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船舶交通运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十一世纪的造船业,由于海上运输革新的需求,各种特殊用途船舶随之产生,相应的配套船舶设备也得到了开发。目前的大多数船舶采用船舵来改变航向,一般来说,船舵包括舵杆和舵叶;舵杆是将舵叶与舵机驱动机构连接起来,并传递转舵扭矩的传动装置,而现有舵杆的结构和功能都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轴向空心舵杆和混气空腔舵叶的输气释放装置。该装置应采用舵释放压缩空气和化学试剂,实现船舶的节能减排、气泡减阻和消泡隐身。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轴向空心舵杆和混气空腔舵叶的输气释放装置,它包括布置在船体尾结构中的舵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轴向空心舵杆、混气空腔舵叶和输气释放系统,所述轴向空心舵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混气空腔舵叶,上部套在与舵机相连接的舵柄上,并通过上舵承和下舵承固定在船体尾结构内,所述混气空腔舵叶悬挂在船体尾结构下方,并采用有键锥形连接于轴向空心舵杆上,底部布置有释放喷嘴;所述输气释放系统包含释放喷嘴和输气控制箱,输气控制箱包含连接在化学试剂存储罐上的试剂输送软管、连接在压缩空气瓶上的高压软管、化学试剂存储罐、压缩空气瓶和控制台,化学试剂存储罐、压缩空气瓶和控制台安放在设有舵机的船体尾结构内,所述试剂输送软管和高压软管伸入轴向空心舵杆内的通孔,然后连接到混气空腔舵叶的混气空腔内,所述释放喷嘴布置在混气空腔舵叶的底部,释放喷嘴的水平位置低于螺旋桨;压缩气体和化学试剂通过高压软管和试剂输送软管,从轴向空心舵杆进入混气空腔舵叶的混气空腔内,并通过释放喷嘴进行释放。
所述轴向空心舵杆在轴中线处设有一个小口径的通孔。
所述混气空腔舵叶的下半部分采用一个独立的混气空腔结构。
所述释放喷嘴采用流线型的结构,释放喷嘴设有三个朝着不同方向的释放孔
所述混气空腔舵叶的两侧设有5-10个释放压缩气体和化学试剂的均布释放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基于轴向空心舵杆和混气空腔舵叶的输气释放装置包括舵机、轴向空心舵杆、混气空腔舵叶和输气释放系统,轴向空心舵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混气空腔舵叶,混气空腔舵叶悬挂在船体尾结构下方。输气释放系统包含释放喷嘴和输气控制箱,化学试剂存储罐、压缩空气瓶和控制台安放在设有舵机的船体尾结构内,试剂输送软管和高压软管伸入轴向空心舵杆内的通孔,连接到混气空腔舵叶的混气空腔内,释放喷嘴布置在混气空腔舵叶的底部,压缩气体和化学试剂通过高压软管和试剂输送软管,从轴向空心舵杆进入混气空腔舵叶的混气空腔内,并通过释放喷嘴进行释放。该装置采用舵释放压缩空气和化学试剂,实现船舶的节能减排、气泡减阻和消泡隐身。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轴向空心舵杆和混气空腔舵叶的输气释放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混气空腔舵叶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84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