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蝉翼绣的刺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7519.6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4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黄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笛;湖南省当代湘绣艺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5C17/00 | 分类号: | D05C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周晓艳 |
地址: | 410152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蝉翼 | ||
本发明提供了蝉翼绣的刺绣方法,该绣法以透光率为90‑95%的蚕丝或类蚕丝为底料,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方向与底料丝缕方向的吻合率大于80%,底料丝缕方向是指该针和底料的两个接触点所触碰到的位于最上层的底料丝缕;吻合是指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走向与底料丝缕的走向的交叉斜角为5‑20°;虚化部分为刺绣画面总面积的70‑95%,所述虚化部分是指用虚针绣出的部分,虚针落于底料上的线距为0.1‑15mm。本发明突破传统材质和表现手法,在纹理不规则的轻薄、通透的底料上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灵活运用掺针、交叉针、游针、乱针等数十种针法,虚实相接,底料的丝质纹理与丝线肌理高度融合,完美统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刺绣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绣法灵动轻薄的蝉翼绣的刺绣方法。
背景技术
刺绣,古时称为“黹”、“针黹”,又名“女红”,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进行的一种再创作。刺绣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各族人们的勤劳智慧紧密相连。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养蚕、缫丝、织帛。至清末民初,形成了后来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的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以及各地方绣种。
无论哪个绣种,都是采用传统的绸缎为底料进行刺绣。以传统绣法在绸缎底料上获得的刺绣工艺品,绣线的线距非常小,基本为0,或者为层层重叠的绣法来表现层次和色彩,线距为负数,基本无法透光,以欣赏绣料最上一层表面效果为最后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采用传统绸缎底料为主的刺绣工艺品,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艺术追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蝉翼绣的刺绣方法,以解决现有刺绣作品厚重沉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蝉翼绣的刺绣方法,以透光率为90-95%的材料为底料,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方向与底料丝缕方向的吻合率大于80%,所述底料丝缕方向是指该针和底料的两个接触点所触碰到的位于最上层的底料丝缕;吻合是指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走向与底料丝缕的走向的交叉斜角为5-20°;
虚化部分为刺绣画面总面积的70-95%,所述虚化部分是指用虚针绣出的部分,虚针落于底料上的线距为0.1-15mm。
优选地,虚化部分的透光率为70-90%。
优选地,非虚化部分占刺绣画面总面积的5%以下,非虚化部分指落于底料上的线距为0以下,透光率小于10%。
优选地,作品具体物象的施针方向与底料的丝缕方向的吻合率大于95%。
优选地,虚化部分的轮廓线宽度为0.1-1mm。
优选地,作品具体物象在底料正表面的厚度为0.2-1.4mm。
优选地,施针的具体针法包括掺针、交叠针、交叉针。
优选地,所述底料为蚕丝或类蚕丝。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蝉翼绣的刺绣方法改变目前刺绣底料材质单一的现状,提供一种将质地稀疏、透光率大的材料纹理与丝线肌理有机融合的刺绣方法,以表现刺绣作品画面空灵、唯美、飘逸、通透的艺术效果。
本发明突破传统材质和表现手法,在纹理不规则的轻薄、通透的底料上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灵活运用掺针、交叉针、游针、乱针等数十种针法,虚实相接,底料的丝质纹理与丝线肌理高度融合,完美统一。
特别是,大面积采用顺着底料的丝缕方向、线距为0.1-20mm的虚针来突显作品具体物象,使得底料上的绣线痕迹清淡、柔美,整幅绣品透光率为70-90%,给人通透轻灵的美感。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笛;湖南省当代湘绣艺术研究院,未经黄笛;湖南省当代湘绣艺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7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浆机
- 下一篇:用于缝纫机的驱动组件和包括这种驱动组件的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