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鞋用鞋帮鞋底压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06000.6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7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媛媛 |
主分类号: | A43D25/047 | 分类号: | A43D25/047;A43D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鞋 鞋帮 鞋底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鞋用鞋帮鞋底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鞋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在新疆楼兰出土的一双羊毛女靴,距今已有4000年,整双鞋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分组成,堪称世界第一靴。在3000多年前编写的《周易》上已出现了代表鞋的″履″字。战国时的孙膑因为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发明了高皮绚,即后来的靴子,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珍藏着一双2000多年前的皮绚。
在鞋子的制作过程中,在对鞋帮与鞋底上胶后需要对其压紧,以使其紧密的粘附在一起。然而,传统的压紧方式大多是采用特定的模具进行压紧,然而传统的压紧方式一种模具只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鞋子,资源浪费较大,实用性不强,并且,传统的压紧与烘干工艺是分开进行的,使得在压紧后再进行烘干的鞋子质量不高,鞋帮与鞋底粘附在一起的紧密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鞋用鞋帮鞋底压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鞋用鞋帮鞋底压紧装置,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连接管设置在引风机的一端,所述引风机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加热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另一端与伸缩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软管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螺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橡胶充气气囊固定连接在一起,且伸缩软管、连接头、连接座与橡胶充气气囊相通。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有第一加热槽,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内腔卡接有加热电阻丝,且加热电阻丝呈网状排列。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有第二加热槽,所述第二加热槽的内腔均匀排列有加热管,且加热管呈矩形阵列状排列。
优选的,所述锁紧头的外壁还一体成型有锁紧手柄,且锁紧手柄上还一体成型有防滑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制鞋用鞋帮鞋底压紧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将橡胶充气气囊塞进鞋子内部,引风机将外部的风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后充入橡胶充气气囊内,橡胶充气气囊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使得其迅速膨胀,并与鞋子之间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达到压紧的效果,采用橡胶充气气囊的压紧方式,使其能够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鞋子的压紧效果,并且,向橡胶充气气囊内部充入热空气,还能有效的使鞋帮与鞋底之间的胶水迅速烘干,从而有效的保证鞋子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热装置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热装置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口、2引风机、3加热装置、31第一壳体、311第一加热槽、312加热电阻丝、32第二壳体、321第二加热槽、322加热管、4伸缩软管、5连接头、6连接座、7橡胶充气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媛媛,未经赵媛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6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鞋生产线的压合烘干一体机构
- 下一篇:一种3D抗疲劳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