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5017.X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三井孝文;奥田史郎;堀内真幸;田中祐二;水本雅也;大利公彦;木目修;甲斐裕一;伊藤阳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D69/00 | 分类号: | A01D69/00;A01D69/06;A01D67/00;A01D41/12;A01F12/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 ||
1.一种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具备收割前处理部(C1)、供料器(308)、驾驶部(B1)、脱谷处理部(D1)、粮箱(E)和卸料器(F);
上述收割前处理部(C1)设在自行进机体(A1)的前部,将植立谷秆收割;
上述供料器(308)与上述收割前处理部(C1)的后部连结,将收割谷秆的全秆输送;
上述驾驶部(B1)在上述收割前处理部(C1)的后方以与上述供料器(308)横排列的状态设置;
上述脱谷处理部(D1)设在上述供料器(308)的后方,由上述供料器(308)输送来的收割谷秆的全秆被投入,将收割谷秆捋脱处理;
上述粮箱(E)在上述驾驶部(B1)的后方以与上述脱谷处理部(D1)横排列的状态设置;积存来自上述脱谷处理部(D1)的谷粒;
上述卸料器(F)设在上述粮箱(E)的后方侧,将上述粮箱(E)的谷粒通过排出螺杆(342)排出;
上述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在机体前后方向上,上述粮箱(E)的后端部比上述脱谷处理部(D1)的后端部向前侧退避;
在上述自行进机体(A1)的后端部的上述粮箱(E)的后方位置,装备燃料箱(304);
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上述燃料箱(304)装备在上述脱谷处理部(D1)和设在上述粮箱(E)的后方侧的上述卸料器(F)之间的位置,并且,在后视中,从与上述粮箱(E)重复的区域朝不与上述粮箱(E)重复的上述脱谷处理部(D1)的横侧方区域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箱(304)和上述脱谷处理部(D1)被上述自行进机体(A1)的机体框架(350)支承,
以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上述燃料箱(304)的横内侧面与上述脱谷处理部(D1)的横内侧面接近的状态,上述燃料箱(304)和上述脱谷处理部(D1)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箱(304)在侧视中与上述卸料器(F)重复,
上述卸料器(F)装备于在后视中从上述粮箱(E)的机体左右中心位置向横外方偏倚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箱(304)在侧视中与上述卸料器(F)重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燃料箱(304)的供油口位于该燃料箱(304)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油口装备在上述燃料箱(304)的上表面中的偏位于机体横向外方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粮箱(E)能够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绕,以向收纳在上述自行进机体(A1)中的作业姿势、和从上述自行进机体(A1)向横向伸出的检修姿势切换自如;
上述燃料箱(304)被以比上述纵轴心(Y)向后方突出的状态配设。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粮箱(E)能够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绕,以向收纳在上述自行进机体(A1)中的作业姿势、和从上述自行进机体(A1)向横向伸出的检修姿势切换自如;
上述燃料箱(304)被以比上述纵轴心(Y)向后方突出的状态配设。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粮箱(E)能够绕纵向姿势的纵轴心(Y)旋绕,以向收纳在上述自行进机体(A1)中的作业姿势、和从上述自行进机体(A1)向横向伸出的检修姿势切换自如;
上述燃料箱(304)被以比上述纵轴心(Y)向后方突出的状态配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50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流均匀排出管道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长芽型白茶采集起拨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