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刷电路板定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04705.4 | 申请日: | 2016-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71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 发明(设计)人: | 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擎声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3/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电路板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定子。
背景技术
定子是电机静止不动的部分,定子与转子配合使用。定子一般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的主要作用是输出转矩。用印刷电路板制作电机定子的方法是本领域普遍使用的,当电机功率增大时,定子尺寸也要增大。但过大尺寸的印刷电路板会给制造带来很多不便利,甚至不能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定子,通过多个独立的印刷电路板构成定子结构,在便于加工的前提下满足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大功率要求,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电路板定子,所述定子包括连接在一起且结构相同的上层模块和下层模块,定子为三相绕组,所述上层模块和下层模块分别为多个结构相同的扇形绕组单元围成盘形结构,每个绕组单元包括扇形的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的顶面沿周向并排设有框形的第一、第二、第三回转线圈,底面沿周向并排设有框形的第四、第五、第六回转线圈,所述顶面的三个回转线圈与所述底面的回转线圈位置相对应,所述回转线圈均包括外接头和内接头,所述顶面的三个回转线圈的外接头与所述底面的三个回转线圈的外接头沿周向依次并列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位置相对应的回转线圈的内接头均通过过孔电气连接,通过过孔将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位置相对应的回转线圈串联;所述上层模块和下层模块之间的电角度为360度,上层模块中第一回转线圈的外接头分别与下层模块中位置相对应的第四回转线圈的外接头相连接,上层模块中第二回转线圈的外接头分别与下层模块中位置相对应的第五回转线圈的外接头相连接,上层模块中第三回转线圈的外接头分别与下层模块中位置相对应的第六回转线圈的外接头相连接,所有第一回转线圈和所有第四回转线圈形成一相绕组,所有第二回转线圈和所有第五回转线圈形成一相绕组,所有第三回转线圈和所有第六回转线圈形成一相绕组。
优选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非布线位置为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开设有多个工艺孔。
优选地,所有回转线圈的外接头在印刷电路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焊盘。
优选地,所有回转线圈均为扇形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一种印刷电路板定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定子包括上层模块和下层模块,两层模块分别由独立的印刷电路板构成绕组单元,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框形回转线圈并将其串联、并联,有效满足了大功率电动机或发电机的技术要求,而且本发明所使用的印刷电路板尺寸不会过大,便于加工,满足整体的生产加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拆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第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A处第二种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绕组单元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绕组单元的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应用于电机的结构拆分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于电机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B-B处剖视图。
图10为多个本发明串联的剖视图。
图中:10、定子 1、上层模块2、下层模块
3、绕组单元4、印刷电路板41、第一回转线圈
42、第二回转线圈 43、第三回转线圈 44、第四回转线圈
45、第五回转线圈 46、第六回转线圈 47、外接头
48、内接头 49、连接头 40、定位部
31、过孔 32、工艺孔 33、连接盘
5、焊盘6、连接件61、外壳
62、转盘 6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擎声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擎声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4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刷电机的可控可拆卸式动力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机用高效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