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激活式电子耳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3515.0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霍华德·唐;兰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11/00 | 分类号: | A01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新加坡亚逸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激活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动物标识的耳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激活和自毁的智能激活式电子耳标。
背景技术
畜产品,身份难以溯源的关键在于,农户不愿意在养殖环节为其牲畜佩戴耳标。但是相关部门规定,所有进入流通环节的牲畜必须佩戴相关的身份标签。为应付相关规定,农户大多数仅在出栏前补带耳标。因此,在养殖环节中的溯源难以实现,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身份信息不明确将对畜牧保险造成一系列的骗保问题,阻碍了畜牧保险业的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给动物佩戴耳标已经越来越普及,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养殖户和消费者认可。
耳标是动物标识之一,用于证明动物身份,承载动物个体信息的标志,加施于动物耳部。耳标由公耳标(也称为主标)和母耳标(也称为辅标)两部分组成;公耳标包括公耳标基板、公耳标柱和公耳标头;公耳标柱的两端分别与公耳标基板和公耳标头连接,使用时采用耳标钳将公耳标头穿透动物耳部、嵌入母耳标、固定耳标,公耳标柱留在动物耳部穿孔内,这里的耳标钳是在动物耳部安装耳标的装置。
电子耳标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智能耳标,一般采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动物个体信息的电子化管理、传输和储存,较为先进的电子耳标还能实现对公耳标与母耳标之间的连接状况的检测。
比如,专利号为“ZL 201430427056.6”的外观设计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耳标,其产品用途中说明了一下内容:内置的电子芯片与天线,承载牲畜个体信息,方便智能化建档储存牲畜信息与牲畜管理。
再比如,专利号为“ZL 201520588331.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耳标,包括:耳牌和耳钉,耳牌表面连接圆柱体,圆柱体内开设柱状容腔,耳钉包括锥形钉、底盘和圆柱,耳牌内部封装RFID芯片,在柱状容腔的内表面设置与RFID芯片输入端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圆柱靠近锥形钉一侧的外表面套装圆环,耳牌表面还设置与RFID芯片输出端连接的射频通讯模块。该电子耳标具有如下优点:避免了由于耳钉断裂导致耳牌丢失后,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寻找困难的问题,通过射频通讯模块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依据耳牌发射的信号快速寻找到遗落的耳牌;超高频RFID芯片确保被饲动物类产品可追溯管理信息链的连续性与完整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但是,现有的电子耳标,一部分仅仅能够储存动物的身份信息,缺乏智能的监控模块,另一部分具有监测功能但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的推向市面以解决食品追溯问题。除此之外,现有的所有电子耳标不具备自毁功能,难以杜绝用户换标情况,从而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无他性。
比如,上述专利号为“ZL 201520588331.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电子耳标,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耳标是否脱离,但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脱标现象,并且需要实时传输信号到远程接收器,因此,整套系统耗电量较大,成本较高,难以实现低成本的智能追溯系统;而且该电子耳标不带自毁功能,不能杜绝用户换标情况,难以做到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激活和自毁的智能激活式电子耳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智能激活式电子耳标,包括公耳标和母耳标,所述母耳标包括绝缘壳体和电子芯片,所述绝缘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公耳标的公耳标头配套的插孔座且该插孔座的上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耳标还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均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上并分别与所述电子芯片的正极和负极导电连接,所述母耳标还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在所述公耳标头插入所述插孔座时使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断开并在所述公耳标头未插入所述插孔座时使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畜有限公司,未经睿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3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