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碳化硅PIN二极管结构的β辐照闪烁体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2811.9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8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刘博睿;张玉明;陈小青;张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1/203 | 分类号: | G01T1/203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碳化硅 pin 二极管 结构 辐照 闪烁 探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化硅PIN二极管结构的β射线闪烁体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探测率低、不利于集成、抗辐射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碳化硅PIN二极管型β射线探测器自下而上包括N型欧姆接触电极(8)、N型SiC衬底(7)、N型缓冲层(6)、掺杂浓本征吸收层(5);该本征吸收层(5)中间区域开有窗口,窗口内埋入塑料闪烁体(1),窗口内部区域及窗口上方淀积有一层SiO2反射层(2),本征吸收层(5)两侧上方为P+薄层(4),P+薄层(4)上方为P型欧姆接触电极(3)。该β射线探测器探测率高,利于集成,抗辐射型好,可用于核能中对β射线的探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β射线闪烁体探测器,可用于β射线电离辐射探测领域。
背景技术
固体β射线探测器大体可以分为半导体型和闪烁型两种。闪烁体探测器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电离辐射探测器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离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闪光来进行探测的。闪烁体材料具有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使用方便、适用性广等特点。
传统的Si,GaAs等材料由于其热导率较低、击穿电压较低、功率密度低、抗辐照性能不佳。因此,为了得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探测器,需要设计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辐射探测器。
半导体材料的SiC具有2.6eV~3.2eV较宽的禁带宽度、2.0×107cm·s-1的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2.2MV·cm-1的高击穿电场、3.4W·cm-1~4.9W·cm-1的高热导率等性能,并且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这些性质决定了其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抗辐射、数字集成电路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应用潜力。具体地说,就是SiC材料的宽带隙决定了器件能在500℃这样相当高的温度下工作,并且在高温下暗电流仍然很低,灵敏度高,再加上它的原子临界位移能大,这使得SiC器件有着很好的抗辐照能力,尤其是在高温和辐照并存的情况下,SiC器件成了唯一的选择。因此基于SiC材料的抗辐射半导体器件在辐射探测领域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文献“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583(2007)157-161”《Silicon carbide for UV,alpha,beta and X-ray detectors:Results andperspectives》介绍了意大利的Francesco Moscatelli提出的SiC肖特基结构的β探测器的设想。这种结构是在碳化硅半绝缘衬底上外延一层p型碳化硅,之后在p型碳化硅上外延一层n型碳化硅,通过n+高掺杂形成源漏区,在中间区域形成栅极,如图1所示。但是这种基于传统SiC肖特基结构场效应晶体管存在高密度表面陷阱,在SiC材料中,受主表面陷阱俘获电子形成表面电荷,使一部分电力线终止在表面电荷上,由于在栅漏区高电场作用下,源极流向漏极的电子在经过沟道时会被表面陷阱俘获,从而在表面形成耗尽层,使得电流传输的有效沟道厚度变薄,从而影响到了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电学性能。同时当β射线到达探测器表面后,由于受到较厚的栅极金属层的阻挡,只有部分β射线能进入器件内部。只有进入耗尽区的β粒子才会对电流输出有贡献。因此这种较厚的栅极结构导致入射粒子能量损失大,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同时肖特基势垒结构的探测器的制作工艺不适合在单片上的集成,探测范围较小,无法满足低剂量射线探测的需求。
单纯pn结型碳化硅伽马射线探测器,β射线的吸收系数太小,需要厚外延,难度大,而且薄pn结碳化硅β射线探测器探测效率低。
传统闪烁体发光探测β射线的方法中,闪烁体体积大,不利于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已有技术上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碳化硅PIN二极管的β射线闪烁体探测器,以减小探测器的闪烁体体积,利于集成,并提高探测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2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自走式手扶割草机
- 下一篇:生物活性喷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