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合成藻酸盐的方法以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1849.4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曹达啟;郝晓地;王振;胡沅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8B37/04;C02F101/30;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陈桂兰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过程 合成 藻酸盐 方法 以及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合成藻酸盐的方法和设备,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污水排放至微生物反应器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且微生物分泌藻酸盐;S2:含有大量藻酸盐的微生物反应器中的泥水,流入至碱洗溶解反应器中;S3:含有可溶性藻酸盐的碱洗溶解反应器中的泥水,流入至超滤膜组件中,溶解性藻酸盐溶液经超滤膜组件分离后,出水作为中水回收利用,而藻酸盐溶液被浓缩,进入后续藻酸盐提取工艺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合成藻酸盐的方法和设备,在实现污水净化的同时,不仅回收中水资源,而且生产藻酸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合成藻酸盐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藻酸盐(Alginate)又名褐藻酸盐、海带胶、褐藻胶、海藻酸盐,通常源自大型海生褐藻植物;可从中提取出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如,海藻酸:(C6H7O6H)n及其盐类。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藻酸盐除天然源自海带、巨藻等褐藻之外,自然界中有两大类细菌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固氮菌属(Azotobacter)的细菌也能够生物合成藻酸盐。甚至,一些淡水微藻亦有可能生物合成藻酸盐。
藻酸盐作为一种高价值的生物聚合物,在食品、医药卫生、日用化学品、纺织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极高的经济价值。针对本专利所涉及的污水处理领域,藻酸盐亦有广泛的应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羧酸基、羟基等极性基团,它们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从而将重金属从污/废水中有效分离。亦可以作为良好的水处理絮凝剂和细胞固定化载体材料。因其对人体及皮肤无毒、无刺激,易生物降解,可以称之为一种绿色、可持续高分子材料。
目前,藻酸盐的生产主要从海带、巨藻等海洋褐藻中提取,但其生产成本高,藻酸盐成份不可调控、易受季节影响,且其生产废水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利用假单胞菌属和固氮菌属细菌生物合成藻酸盐,纯种培养这两类细菌,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生产原料,这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每生产1吨藻胶及碘等产品需要1200多吨淡水和大量煤炭、酸、碱等,所产生的废水很难回收利用,大部分都直接排放。
在生产藻酸钠的工艺中,将排放大量的生产废水,其中含有糖胶、色素、纤维素等有机物,以及大量的杂质离子(如Na+、Ca2+、CI-等)。如果排放前不采用任何工艺处理,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引起海水水质恶化。这些因素导致传统藻酸盐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面临瓶颈问题。有介于此,研究开发人员尝试利用假单胞菌属和固氮菌属细菌生物合成藻酸盐。以续批式发酵和连续培养生产工艺方式,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调控细菌产藻酸盐的特性,优化培养条件,稳定产胶能力;从而,生物合成各种具有特定结构性能的藻酸盐。然而,纯种培养这两类细菌,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生产原料,这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合成藻酸盐的方法和设备,在实现污水净化的同时,不仅回收中水资源,而且生产藻酸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合成藻酸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污水排放至微生物反应器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且微生物分泌藻酸盐;
S2:含有大量藻酸盐的微生物反应器中的泥水,流入至碱洗溶解反应器中;
S3:含有可溶性藻酸盐的碱洗溶解反应器中的泥水,流入至超滤膜组件中,溶解性藻酸盐溶液经超滤膜组件分离后,出水作为中水回收利用,而藻酸盐溶液被浓缩,进入后续藻酸盐提取工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18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