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00610.5 | 申请日: | 2016-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4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徐铁;韦宝侣;陈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7/24 | 分类号: | B60K17/24;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刚度 减震 中间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轴的支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前置后驱车,为了降低传动轴的振动,避免由于传动轴及中间支承振动加剧后桥及传动系、车身振动,且避免与路面激励耦合,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往往需要提升中间支承的径向刚度及传动轴的刚体模态。
对于目前的中间支承结构,其刚度偏低。只能通过提高橡胶硬度来提升刚度。但是硬度提高后中间支承组件的很难装配,工艺上实现困难。
而在中间支承与安装支架连接的安装孔处结构目前的方案多采用纯金属设计,刚性连接,不利于减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橡胶挂件和轴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呈半圆形并扣合设置,所述橡胶挂件呈环形,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卡接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轴承装配设 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
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方向开设的开口,所述开口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腔体。
所述上支架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上平台,所述下支架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下平台,所述上平台上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平台上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与所述下安装孔之间插设有隔套,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隔套和螺栓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所述隔套的顶部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底面与所述上平台相抵。
所述上支架和所述隔套之间紧密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相抵。
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安装板和环形的第一橡胶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安装板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橡胶体,所述第一橡胶体插设在所述上平台与所述隔套之间,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相抵,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内壁设有朝向内部的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配合。
所述下支架和所述隔套之间紧密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 第二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相抵,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隔套的底部固定。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安装板和环形的第二橡胶件,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橡胶件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安装板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橡胶件的下部,所述第二橡胶件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橡胶体,所述第二橡胶体插设在所述下平台与所述隔套之间,所述第二橡胶件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相抵,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面与与所述隔套的底部固定。
所述第二橡胶件的内壁设有朝向内部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配合。
所述隔套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环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隔套的底部设有向上凹进而形成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隔套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0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使用多个动力源的车辆中的动力优先化
- 下一篇: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