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拟南芥苗期致死基因SL1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9943.0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2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侯昕;江得源;唐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82;A01H5/00;A01H6/2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常海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拟南芥 苗期 致死 基因 sl1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南芥苗期致死基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拟南芥苗期致死基因
背景技术
叶绿体光合作用是地球生命吸收并转化太阳能为生物能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增强对叶绿体光合作用的认识,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来提高光合效率,是当前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国民经济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产物——氧气和碳水化合物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叶绿体是最重要的光合反应细胞器。叶绿体在结构上由内向外可分为:叶绿体双层膜、基质、类囊体膜和类囊体腔。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类囊体膜上具有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所需要的细胞色素b6f复合体、光合系统Ⅰ(PSⅠ)、光合系统Ⅱ(PSⅡ)、ATP合成酶复合体,以及各种电子载体等。这些蛋白复合体都是由多种亚基、多种成分组成,并在类囊体膜上动态变化,可逆的进行组装从而发挥其相应的功能。这一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植物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部分。光反应吸收光能,分解水分子,释放氧气,生成ATP和NADPH;暗反应则利用ATP和NADPH将CO2固定转化成碳水化合物。类囊体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包括原初反应及电子传递链。由于ATP合酶的催化基团伸向基质,因此暗反应碳同化过程是在基质中完成的。
在高等植物中,除了线粒体之外,叶绿体也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它的发育,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基因外,还需要核基因的控制。PEP(质体编码的聚合酶)与调节叶绿体基因的转录有关(Hajdukiewicz P T J, Allison L A, Maliga P. The two RNApolymerases encoded by the nuclear and the plastid compartments transcribedistinct groups of genes in tobacco plastids. [J]. Embo Journal, 1997, 16(16):4041-8.; Hedtke B, Börner T, Weihe A. Mitochondrial and chloroplastphage-type RNA polymerases in Arabidopsis [J]. Science, 1997, 277(5327): 809-811.)。PEP有四个核心亚基,即α、β、β’、β’’,这些亚基由质体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9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