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器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9015.4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9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举;蔡广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F17/06;H01F27/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34 | 代理人: | 谢志为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应用 电感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环形立绕式电感器,以及该电感器中使用的导线及使用该电感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感器中,越来越多的电感器使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扁平导线绕设于电感磁芯上的设计取代使用圆形导线的设计,以改善电感的特性、并同时提高导线形成的绕组线圈和空气接触的散热面积,图1示出现有技术采用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扁平导线的示意图,图2示出采用图1所示的导线绕制成线圈的电感器10的示意图,图3示出图2所示的电感器10的剖示图。可以看出,导线12按照延伸方向围绕环形磁芯15进行弯曲绕线,线圈的匝与匝间按照扁平导线的宽度d1方向进行圆弧扇形排列。如果环形磁芯15尺寸及导线12的截面尺寸确定,电感器10中能够绕制的最大匝数也就限定了。如图3所示,导线12在环形磁芯15内部靠近环形磁芯的中心,形成一个按照导线12宽度d1构成的半径为r的近似圆弧。其绕组匝数N、导线10的宽度d1及圆弧半径r满足下列关系:N≤2πr/d1。
为了尽可能地得到大电流下的高电感量,需要增大导线截面积,如果增大导线12宽度d1,将降低磁芯内能够绕制的最大匝数。而由于构成电感器的电感量与线圈匝数N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如果能够在环形磁芯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提高绕线的匝数已经成为业界亟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感器绕线匝数的导线及应用该导线的电感器及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线,所述导线为扁线形状,包括宽度不相等的顶面及底面,且所述导线的左右两侧由所述底面向顶面渐渐缩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线的横截面为梯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线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的范围为85至89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面至底面的距离为7.5~8毫米,所述底面的宽度为1~1.2毫米,所述顶面的宽度为0.45~0.6毫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线的底面向顶面以微弧曲面渐渐缩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弧曲面为向导线外突出的弧面,或所述微弧曲面为向导线内凹陷的弧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器,包括:
环形磁芯;
线圈,所述线圈由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导线围绕所述环形磁芯立绕形成,所述导线的底面贴近所述环形磁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电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线圈由一条或多条导线并排绕制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圈由两条横截面的面积不同的导线并排绕制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条导线的高度不相等,高度较高的导线相邻两匝的顶面之间接触,高度较矮的导线绕置于高度较高导线相邻的两匝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环形磁芯;
由两条横截面的面积不同的导线并排绕制形成的线圈,所述两线圈之间为并联或串联连接;
所述导线包括宽度不相等的顶面及底面,且所述导线的左右两侧由所述底面向顶面渐渐缩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条导线的高度不相等,高度较高的导线相邻两匝的顶面之间接触,高度较矮的导线绕置于高度较高导线相邻的两匝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流过所述高度较高的导线的电流不同于流过高度较矮的导线的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保持导线的横截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导线的外部形状进行改进,可提升环形磁芯内可绕制线圈的匝数,或在匝数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以得到高电感量。
附图说明
附图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采用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扁平导线的示意图;
图2示出采用图1所示的导线的电感器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所示的电感器的横截面;
图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线的示意图;
图6示出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部分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线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感器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线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9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科点滴注射康复护理床
- 下一篇:一种船舶用抗拖拽防水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