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管廊双舱叠合断面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8721.7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0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强健;祁峰;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管廊双舱 叠合 断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适用于综合管廊与地下道路合建时,可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综合管廊双舱叠合断面。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它还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同时也是积极响应“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建设要求。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都已把综合管廊作为新城建设、旧城全面改造的一项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新科技在做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全国各地在城市建设中都规划或建设了大量的市政综合管廊。这些综合管廊大多采用单舱或双舱断面。当管线较多或同时需布设电力电缆和热力电缆时,综合管廊大多采用双舱断面的型式。
一般的,综合管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下工程布设于道路之下,综合管廊断面的布置空间相对宽松。在采用双舱断面型式的综合管廊工程中,大多采用双舱平行布置的型式。双舱平行布置综合管廊断面的特点是:两个舱的结构高度一样,结构宽度根据容纳管线有所不同;综合管廊平面尺寸较大,但埋深较浅。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或正在实施建设地下道路工程。地下道路大多布设在开发强度高、交通预期流量密集的城区。这些城区同时也是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因此,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同时同期规划建设也显得愈发可能。
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结构高度一般在2.8米~4.0米之间,地下道路的结构高度一般在6米~8米之间。当综合管廊与地下道路合建时,如果综合管廊仍采用传统的双舱平行布置型式,会有其明显的缺点:①在布设地下道路的区域,采用双舱平行布置的综合管廊,会使因布设地下道路而紧张的地下空间资源更加紧张。②地下道路与传统的双舱平行布置综合管廊的结构高度相差较大,合建后的结构型式比较复杂,不利于结构受力,基坑支护及结构本体的施工难度也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综合管廊双舱叠合断面,在综合管廊与地下道路合建时,可以克服传统的双舱平行布置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管廊双舱叠合断面,其特征在于将综合管廊的双舱竖向叠合布置,并与地下道路合建,叠合布置的综合管廊结构总高与地下道路结构高度一致,综合管廊分为上舱和下舱,其中上舱顶部开设通风投料口连通至地面,下舱侧面设置投料口连通至地下道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下舱结构外壁设置风道,下舱通过下舱通风口与风道连接,所述风道通过地面通风口与外界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下舱侧面设置通风口连通至地下道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综合管廊下舱布设热力管线,上舱布设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下舱侧面和地下道路侧壁之间设置卷帘门。
叠合布置后的综合管廊,两个舱的结构宽度一样,高度可根据两舱容纳管线内容有所不同,综合管廊的结构总高与合建的地下道路结构高度一致。本发明的特点在于:①综合管廊与地下道路合建成一个规整的矩形,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②有效减少综合管廊的占地面积,节约城市地下空间资源;③合建后的综合管廊上舱的通风、投料仍采用传统的地面开口式,下舱的通风、投料可利用地下道路的空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地下道路断面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双舱平行布置的综合管廊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双舱叠合布置的综合管廊断面示意图。
图4为双舱叠合布置的综合管廊的投料方式示意图。
图5为双舱叠合布置的综合管廊的一种通风方式示意图。
图6为双舱叠合布置的综合管廊的另一种通风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为一拟建设地下道路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城市道路。图1为该城市道路下方设置地下道路的断面示意图。图2为该城市道路下方设置传统的双舱平行布置的综合管廊断面示意图。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当该城市道路下同时布置地下道路和综合管廊时,道路地下空间非常局促,且地下道路与综合管廊的结构实施会相互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8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