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音除尘的窗户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7889.6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洪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千合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02 | 分类号: | E06B7/02;E06B5/20;E06B3/66;F04D25/12;E06B9/52;B01D46/0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曾娟 |
地址: | 6112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音 除尘 窗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门窗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隔音除尘的窗户。
背景技术
中国的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数量逐渐增加,而其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总量也迅速增加,造成城市大气环境总悬浮物浓度普遍超标;而我们不仅仅面对的是大气一种污染,往往人们对于城市的噪声污染关注度不高,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当今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噪声不但会对听力造成损伤,还能诱发多种致癌致命的疾病,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
现有的除尘门窗大都是没有设置过滤层或者整个窗户上设置有过滤装置,面积过大不利于室内采光和美观,而且在换气除尘时噪音过大,也没有做到隔绝外部噪声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室外和装置的噪声污染且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的窗户。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隔音除尘的窗户,包括主框架、玻璃框架、隔音玻璃、上框架,上框架固定在主框架上部,玻璃框架通过合页铰接在主框架上,玻璃框架上设有把手,隔音玻璃嵌入玻璃框架内;所述上框架隔有多个通风道,通风道内均设有过滤装置;在上框架上通过铰链与换气装置铰接,换气装置一端设有固定锁,使得换气装置可以打开修理或者拆下更换,方便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装置内设有静音电机,其外部设有金属格栅,静音电机的转轴上套有涡扇叶片,主框架上设有开关,静音电机通过导线和开关相连,选用静音电机和涡扇叶片是为了在装置工作时减少其发出的噪音,即使是在白天也能将分贝数保持在40dB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道内部设有凹槽,通过凹槽固定有隔音层和HEPA过滤网,HEPA过滤网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上框架外部固定有细格栅;HEPA的中文意思为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过滤率达到99.7%;设置在外部的细格栅过滤掉室外的蚊虫和大颗粒物,然后通过HEPA过滤网进一步的过滤掉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物质,其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层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甲醛,除去异味;隔音层能够大幅的减少室外传来的噪声,在户外空气条件较好时,可开启窗户自然换气,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关闭窗户并开启换气装置,双层玻璃和隔音装置可以有效的隔绝室外的噪音,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进一步地,隔音玻璃为双层玻璃,其内部设有防爆膜,隔音玻璃上设有防紫外线涂层,防爆膜可以防止其碎裂后造成二次伤害,提高安全性,防紫外线涂层可以阻挡紫外线的进入来减少对于人体皮肤的损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设有空气过滤装置和消音装置,能够有效的隔绝室外的噪音和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
(2)该装置不影响室内的正常采光,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大方;
(3)换气装置为活动固定,可通过固定锁打开对上框架内部进行维修和耗材更换,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面透视图。
其中1—主框架;2—玻璃框架;3—隔音玻璃;4—上框架;5—通风道;6—把手;7—换气装置;8—涡扇叶片;9—静音电机;10—铰链;11—固定锁;12—金属格栅;13—隔音层;14—HEPA过滤网;15—细格栅;16—开关;17—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隔音除尘的窗户。包括主框架1、玻璃框架2、隔音玻璃3和上框架4,上框架4固定连接在主框架1上部,两个玻璃框架2通过合页17与主框架1铰接,两扇隔音玻璃3嵌入玻璃框架2的凹槽内,玻璃框架2上设有两个把手6,整个形成对开式窗户,玻璃框架2面向外侧的轮廓内设有密封胶条,当窗户关闭时具有一定的气密性;上框架4分隔为四个通风道5,每个通风道5靠近室内一边的上框架上沿4均通过铰链10固定有换气装置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千合门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千合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7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底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防尘换气的智能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