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厂区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7646.2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3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伍志滨;雷振宁;李志雄;韦炳军;陆乔;蒙飞丞;陆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9/08;C02F11/00;C02F1/40;C02F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厂区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厂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带有污泥的污水从路面或搅拌车清洗区进行收集,并进行180min‑720min的静态隔油分离,并采用取油装置将吸附在水体表面的油去除;2)将污水的含油量降低到3%以下,随后将污水进行压滤形成污泥,使污泥含水量降低至5%‑10%,将清水进行收集,并将污泥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80r/min,搅拌时间为5‑20min,并注入污泥质量0.1‑0.15倍的清水;3)将搅拌后的污泥通过浓污水管道输送到分离机污水池中,随后通过清水池内的清水对浓污水管道进行清洗;4)随后对分离机污水池中的污泥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厂区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之下,除个人生活消耗外,尤其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都存在很多“节能减排”的地方。例如,可以将混凝土生产厂区内的污水处理后再利用,这样的好处在于提高了污泥的利用率,而且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工业化生产厂区,部分排放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如用作循环冷凝,对有些设备或者加工过程的产品进行降温处理。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放水,但由于不同的产品加工过程中对水的利用方式不同,排放水中有些富含大量复合成分,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否则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于混凝土厂区中的污泥,可以进行处理后回收利用,达到资源回收的效果。
例如,本申请人在2014年申报的专利“自动化车辆冲洗系统”则介绍了对运输混凝土的泥头车进行冲洗的设备,而被冲洗过后的污水存在少量的油,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后,才能够再度使用。
因此这就需要一种能够针对混凝土厂区用,制作成本低的污水处理以及污泥回收方法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混凝土厂区中存在污水无法及时处理,污水和污泥不能及时的回收再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厂区污水处理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达到清洁厂区、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凝土厂区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带有污泥的污水从路面或搅拌车清洗区进行收集,并进行180min-720min的静态隔油分离,并采用取油装置将吸附在水体表面的油去除;
2)将污水的含油量降低到3%以下,随后将污水进行压滤形成污泥,使污泥含水量降低至5%-10%,将清水进行收集,并将污泥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50r/min-80r/min,搅拌时间为5-20min,并注入污泥质量0.1-0.15倍的清水;
3)将搅拌后的污泥通过浓污水管道输送到分离机污水池中,随后通过清水池内的清水对浓污水管道进行清洗;
4)随后对分离机污水池中的污泥进行收集。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是:根据污泥在过滤掉油体后即可进行重复利用的特点,设置多个过滤池,对污水进行除油分隔污泥回收处理。
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污泥在分离机污水池侧部和底部均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当污泥需要从分离机污水池提取时,侧部和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器启动。通过研究发现,在,污水在进行收集的,通过超声波的震动,可以使得其分子结构变得更细腻,从而回收利用时更加能符合混凝土厂区生产要求。
本发明中,作为上述方案的技术特征,超声波发生器启动时,先启动侧部超声波发生器,发射频率为5KHZ-6KHZ,功率密度为0.1w/cm2-0.2w/cm2,开启时间为4分钟,待侧部超声波发生器启动2分钟后,再启动分离机污水池底部超声波发生器,发射频率为30KHZ-52KHZ,功率密度为2.3w/cm2-4.6w/cm2,开启时间为2.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7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