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有机废气吸附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7434.4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秋;刘鹏;张炳权;吕爱华;黄风雨;赵书华;朱忠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有机 废气 吸附 | ||
1.一种改进型有机废气吸附塔,其特征是:包括吸附塔顶盖(8)、吸附塔 主体(9)和吸附塔底盖(17),它们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吸附塔顶盖(8)上设 有上部排气口(3)、吸附剂进口(1),压力传感器(2);吸附塔主体(9)中部 设有有机废气进气口(12)、吸附塔主体(9)下部设有吸附剂出口(14),沿吸 附塔高度方向还布置了若干个温度传感器(10、15),吸附塔进气口处(塔内部) 设有气体分流管(13);吸附塔底盖(17)下部增设一个下部排气口(19)及压 力传感器(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有机废气吸附塔,其特征是:其塔径为 1~3m,吸附剂进口(1)、吸附剂出口(14)和2个排气口(3、19)的直径均为 0.5~0.8m,有机废气进气口(12)直径为0.8~1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有机废气吸附塔,其特征是:有机废气 进气口(12)设在吸附塔主体(9)上距吸附塔壁底上方0.4H~0.48H(H为吸附 塔塔壁高度)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有机废气吸附塔,其特征是:吸附塔内 部气体分流管(13),其直径为吸附塔进气口直径的1.2~1.25倍,长度为吸附塔 直径的0.6~0.85倍;通过设置气体分流管(13),使有机废气进塔后从上下两部 分流动来分散气体流量,使吸附塔空塔速度控制在0.1~0.5m/s;该气体分流管(13) 与吸附塔壁之间用角钢焊接,在其底部用若干道纵横槽钢(23)支撑着,以承载 气体分流管(13)及其上部的吸附剂的重量;该气体分流管(13)上开有小孔(包 括侧面),总开孔率为吸附塔进气口(12)面积的5-7倍,并且其均匀开孔的孔 径为8~10mm;在气体分流管(13)外表面再牢固包裹着2层不锈钢丝网(11), 以防吸附剂漏进气体分流管(13)中去,不锈钢丝网(11)的孔径为(0.2~0.6) d(d为吸附剂粒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有机废气吸附塔,其特征是:吸附塔的 下部、距吸附塔塔壁底0.3~0.5m处布置一层吸附剂支撑层;该吸附剂支撑层由 若干道纵横槽钢(25)、多孔不锈钢板(24)、不锈钢丝网(16)组成;槽钢(25) 与吸附塔塔壁焊牢,以承载上部的吸附剂的重量;在槽钢(25)的上部焊牢一层 多孔不锈钢板(24),其总开孔率为吸附塔进气口(12)面积的4-6倍,并且其 均匀开孔的孔径为8~10mm;然后在该多孔不锈钢板(24)上部再牢固包裹着2 层不锈钢丝网(16),以防吸附剂漏到吸附塔底部,不锈钢丝网(16)的孔径为 (0.2~0.6)d(d为吸附剂粒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有机废气吸附塔,其特征是:上、下排 气口管线汇合后,在汇总管(7)上设有一个氮气吹扫口(6),其管线直径为 0.025~0.05m;汇总管直径和吸附塔中部的有机废气进气口管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大学;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74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替代膜筒的吸附塔
- 下一篇:具有除尘量在线检测功能的除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