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6819.9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6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余马;侯大斌;刘静波;舒晓燕;黄晶;刘丹;刘宏伟;段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4/12;A01G24/28;A01G9/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高效 柴胡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以泥炭土和河沙混合配置营养基质,将种子去杂去劣后用营养钵播种育苗;将带种子的营养钵置于托盘中,利用渗透浇水的方式进行土壤水份调控,待幼苗长至3‑5叶时进行大田移栽。本发明采用疏松的泥炭土与河沙混合基质,通过营养钵育苗,结合渗透浇水的方式进行土壤水份调控,待幼苗长至3‑5叶时进行大田移栽;营养钵育苗通过控制柴胡种子周围的小环境温度和湿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可以在小面积内育出大田生产所需的柴胡幼苗,疏松土壤基质可以使移苗时不容易损伤柴胡根系,保障幼苗移栽成活率;此外还可以减少柴胡生长早期除草产生的人力物力,及除草剂使用导致药效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胡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柴胡(Radix Bupleuri)为我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使用的常用大宗药材。随着野生柴胡的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人工栽培柴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通过选择育种选育出中柴1-3号3个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新品种及中红柴1号狭叶柴胡新品种(B. scorzonerifolium Willd)。各品种在不同环境中都表现出产量药效稳定性。但是与主要作物相比,柴胡驯养历史较短,很多性状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种植,特别是种子萌发时对土壤水分含量非常敏感,在田间萌发率低和出苗不整齐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品种的推广工作。据《北柴胡新品种中柴系列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柴胡直播每亩需用种2 公斤,成苗约6万株。柴胡种子千粒重约1g,因此柴胡田间直播成苗率仅为3%。同时柴胡出苗期长,且种子萌芽时对湿度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在柴胡播种及苗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田间管理,这也是柴胡规模化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人工种植柴胡种子发芽率低和投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旨在解决目前人工种植柴胡种子发芽率低和投入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所述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以泥炭土和河沙混合配置营养基质,将营养基质置入营养钵中压实,以保障后期基质充分吸水;将种子水选去杂去劣风干后用营养钵播种后覆土;将带种子的营养钵置于托盘中,利用渗透浇水的方式进行土壤水份调控,使表层土壤充分湿润,同时又不形成水渍。待幼苗子叶出土后炼苗至长至3-5叶时进行大田移栽。
进一步,所述快速高效的柴胡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育苗基质配置:以0-5mm的精细结构泥炭土与河沙按 1:1比例混合为育苗基质,将基质堆积后薄膜覆盖,发酵灭菌一周后待用,将已灭菌基质填入营养钵后,置带土营养钵于水平浅托盘中;
步骤二,种子去劣去杂:取晒干的柴胡种子放入水中浸泡,边搅动水中种子边去除水上漂浮的瘪粒和杂质,去杂后的种子用纱布漏出流动水分,将种子摊开置于室外阴凉通风处以去除种子表面多余水分,将表面有少量水分的种子同干燥的细沙混匀后待用;
步骤三,播种:将混有种子的细沙均匀撒播于营养钵中,每钵用种量控制在30粒,播种完成后种子上覆一层薄土,覆土厚度低于1cm,土壤施水采用渗透吸水法;
步骤四,育苗:柴胡子叶出土并展 开后对幼苗进行抗旱锻炼,待表层3cM深度土壤干燥时方可施水至表面湿润,柴胡出苗超过20株时应去除晚发芽的苗和弱苗。
进一步,所述营养钵为10cM*10cM*10cM。
进一步,所述将种子摊开置于室外阴凉通风处6-8小时以去除种子表面多余水分。
进一步,所述营养钵中,每钵用种量控制在30粒。
进一步,所述土壤施水采用渗透吸水法:沿营养钵缝隙处往托盘中加入水,待泥炭土表面湿润后,托盘内保留一厘米深度的水,将托盘置于室外阳光直射处,待土壤表层干燥后施入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68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铰接客车铰接系统电气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易拆装硬盘减震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