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电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6775.X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9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钱栋;彭冠臻;李玥;邹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58 | 分类号: | G09G3/3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路 有机 电致发光 二极管 显示器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包括包括至少一个驱动模块,各驱动模块包括发光单元、编码单元、重置单元和数据信号输入单元;重置单元用于向编码单元提供重置信号;数据信号输入单元用于将第二输入端输入的数据信号提供至编码单元;编码单元用于接收并补偿发光单元的第三输入端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信号,基于数据信号生成发光控制信号,并向发光单元提供发光控制信号,其中,发光控制信号与第一电压信号无关。本实施例的方案,可避免位于显示面板不同区域的驱动电路因距IC的距离差异导致的第一电压信号电位差异引起的发光电流差异,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不同区域亮度不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驱动电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尺寸规格日新月异。例如,为了满足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尺寸规格较小的显示屏幕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此外,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屏的显示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户更倾向于喜爱高PPI(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的显示屏,以提高显示的精确性和连贯性。而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就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OLED显示器中,通常包括了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即像素阵列),以及向阵列中的各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提供驱动电流的驱动电路(即像素电路)。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OLED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用于驱动图1所示像素电路的各驱动信号的波形图,以及图1中N1节点电位的波形图。
结合图1和图2,在T1阶段,S1信号有效,晶体管M5导通,以将参考电压Vref提供至N1节点。在T2阶段,S2信号有效,晶体管M2和晶体管M4导通,Vdata信号向N1节点充电,直至N1节点电位达到Vdata-|Vth|,其中,Vth为晶体管M3的阈值电压。接着,在T3阶段,Emit信号有效,晶体管M1和晶体管M6导通,发光二极管E1接收到发光电流并发光。
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中,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电流为:I=k[VDD-(Vdata-|Vth|)]2,其中k为一与晶体管M3的结构相关的常数。
然而,采用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存在如下的问题:
1)由于在制作OLED显示器时,通常采用一整面金属来与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连接从而获得VDD信号。由于金属存在电阻,因而,距IC距离不同,像素电路所获得的VDD信号的电压值也不同。
2)根据如上的发光电流公式可知,在发光阶段,提供给发光二极管E1的发光电流与晶体管M3的阈值电压Vth相关。而由于晶体管在制作过程中存在阈值漂移,也即是说,任意连个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采用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的显示面板在显示过程中,容易存在亮度不均的问题。
3)由于电容Cst(与图不对应)的耦合作用,如图2所示,在S2信号上升沿到来时(如图2中附图标记210所示),N1节点电位上拉,而当Emit信号下降沿到来时(如图2中附图标记220所示),N1节点相应地下降(如图2中附图标记230所示),这样一来,由于电容C1的耦合,导致N1节点电位不够高,进而可能导致采用图1所示像素电路的显示面板的暗态不暗,使显示面板的暗态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包含其的显示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6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层气井泥饼静态模拟装置
- 下一篇:再生催化剂热重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