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寒夹湿型感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96101.X | 申请日: | 2016-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1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登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登新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 地址: | 53021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寒 夹湿型 感冒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风寒夹湿型感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感冒是一种极为常见又极有害的疾病,其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是由多种 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均有可能发生,且不同季节的感 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 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 会较多。感冒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受凉、淋雨或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 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也会 引起发病。感冒可能会引起急性鼻窦炎、鼻炎、中耳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部分病人还可能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疾病。
目前,治疗感冒所用的药物大部分为西药,例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虽然这些西药 治疗感冒疗效快,但长期服用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中药和西药的原理不同,西药往往在 于治疗,而中药在于调理,且对于感冒引起的其他综合症状及对人体整体状态的影响,中药 更适合全面调理。
感冒的治病原因多样,风寒夹湿型感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症状为:恶寒少 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等。目前,尚无 针对性用于治疗风寒夹湿型感冒的药物,多数只是笼统地采用某些抗菌、抗病毒以及增强免 疫类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有些疗效差、疗程长,有些则治标不治本,治愈后易复发,有 些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效果不能让病患者满意。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寒夹湿型感冒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 中药用于治疗风寒夹湿型感冒具有效果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的特 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风寒夹湿型感冒的中药,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楤木根10-15份、桃叶5-10 份、苦木6-15份、大青根9-15份、灯盏细辛12-18份、葱白9-15份、荜茇3-7份、高良姜 3-6份、柽柳10-15份、柠檬叶9-15份、木犀花3-9份、辛夷3-10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楤木根11-13份、桃叶7-9份、苦木8-12 份、大青根10-14份、灯盏细辛14-16份、葱白10-14份、荜茇4-6份、高良姜4-5份、柽 柳11-13份、柠檬叶12-14份、木犀花5-7份、辛夷5-9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楤木根12份、桃叶8份、苦木10份、大 青根12份、灯盏细辛15份、葱白12份、荜茇5份、高良姜5份、柽柳12份、柠檬叶13份、 木犀花6份、辛夷7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为煎剂或胶囊剂。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重量份捡取所述原料,洗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6-8倍的的水浸泡30-40min;
2)将上述浸泡过的原料连同水一起倒入砂锅中,先用武火煮沸,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 而后过滤,滤液保留,滤渣则采用相同方法继续煎煮两次;
3)合并步骤2)三次煎煮所得滤液,即得所述煎剂;或将所得煎液进一步浓缩、干燥、 粉碎后,过100-120目筛网制得细粉,混匀,装入胶囊壳,每粒0.5克,即得所述胶囊剂。
服用方法:内服,一日三次,早、中、晚饭前半小时服用,1周为一个疗程。煎剂每次 服用100-200mL;胶囊剂每次服用2-3粒,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并忌食生冷、辛辣、刺 激的食物。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详细情况如下:
楤木根: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皮,干品。味辛,性平。具有祛风湿、利小便、散 瘀血、消肿毒的功效。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胃痛,淋浊, 血崩,跌打损伤,瘰疬,痈肿。《草木便方》:解毒,散热,除风痰。治瘰疬,疮烂,鼻衄, 牙痛,痔疾,痢疾,疯狗咬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驱风,镇咳。治妇女红崩,男子 淋浊。《四川中药志》:除湿解毒,散瘀积,消痈肿,除寒热。《江西草药》:活血行瘀;疏风 祛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登新,未经杨登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6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