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鞋气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4717.3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0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罗枝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合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20 | 分类号: | A43B13/20 |
代理公司: | 12203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永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装置 | ||
一种鞋气垫装置,用以安装于鞋子内,包括一气垫装置,其中:该气垫装置包括一后压部、一导管及数个气囊,该导管其中一端与后压部连通另一端则具有对应气囊数量的数个支管,各支管分别与各气囊连通,另该导管与支管之间设有一单向阀,令后压部流向气囊的气体不会回流,该导管于后压部与单向阀之间设有一气孔,以供外部气体由气孔进入导管再流向后压部以充填后压部内的气体,当后压部受力下压时,该后压部内的气体受挤压后从导管由单向阀流向各支管再流至各气囊内,令各气囊内的气体填充至充饱状态,以减缓足部与地面间所产生的冲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鞋气垫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提供穿鞋者在行走、跳跃等足部动作时,可针对气垫进行踩压,使气垫具有最佳的压缩弹性,让穿鞋者的足部具有最舒适的减压功效。
背景技术
人类历史就是从人能够站立,用两足走路开始的,人与动物最大不同在于人是用脚踝来着地,而动物多半是用掌关节作支撑。所以足部为人体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结构之一,由26块骨骼、57个可动或微动关节、108条韧带及32条肌肉组成,并形成三个纵横弓与一个假性小横弓,彼此复杂结合,来提供极高的稳定度及活动度,人类才能产生站立的稳定性和步行的运动,使足部能承受全身重量的负荷,且具有支撑、伸缩、扭曲、弹跳、吸震及摩擦等功能。为了能站着走路,人类各骨骼肌非常发达,各功能不同的肌肉组织由神经、脊椎、大脑控制,彼此协调合作。
因此,当足部结构出现问题时,就好比人体的地基歪了一样,此时就会影响到膝盖、骨盘,甚至像叠积木般使脊椎也跟着产生歪斜,从骨骼结构而影响到脏器的功能,由此可见人一生要走这么多路,首先必须保持健康状态的脚。脚的肌肉因大脑、脊椎神经系统,才能巧妙运动;我们能站、坐、跑、跳,也要归功于供给脚能量的微血管活动,脚被定位为第二个心脏;其原因是鞤哺作用,足部肌肉运动时产生静脉机能,协助末梢血液回流心脏,正确足部结构也会增强心肺功能,就如同足部反射区原理一样。
足部的构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前足部、中足部、后足部,人们在步行时首先由足跟骨承受地面的压力,其次由足的外侧部自中足骨骨头部向内侧移动,从第五中足骨骨头部向第一中足骨骨头部移动,由此足开始往前推完成步行。因此鞋子的机能必须配合以上足部解剖学的条件,也就是前足部的脚趾的柔软性要能够握住地而,中足部要有伸缩性及弹性,而后部要有稳定性及控制的作用。
因此,当人用脚站立时,是以第一跖骨根部和第五跖骨跟部以及后脚根等第三点为支撑点,然后靠各三点间产生的足弓来支撑身体。这些足弓构造具有避震和弹性的作用,可以吸收冲击力,分散重量,帮助身体完成站立、走路、跑步等动作。且,人们通常于行走时,首先是脚跟着地,然后沿着这个拱形将重心移到小趾,接下来重心再从小趾延着横拱移着向拇趾侧,最后拇趾顺利地往前进。但是,长时间的站立、走路、跑步对足部所带来的压迫及冲击力已日积月累的反应在人们的足部上,进而可能导致足部的疲劳及酸痛,更严重则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以及容易引起膝关节、肩膀酸痛等,因此,市面上有许多业者陆续研发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子,以提供人们足部的穿戴,且现今市面上能提供人们在穿着鞋子上具有舒适性及稳固性的无非是具有气垫的鞋子,而气垫是一种将一个注满压缩气体的气囊置于鞋底部分,气囊就如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可吸收震荡,而且不易破裂或压扁,还能提供额外避震和承托力;为了配合不同的运动的动作或减缓每日步行时脚踝和地面撞击造成的震荡,气囊的大小和摆放位置亦有所不同,通常在于足后跟与前足部较为受力,所以需要配合其受力位置的气垫作为承托,以阻绝足后跟与前足部在行走、运动动作上与地面所产生的冲力。
有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并历经的多次实验及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鞋气垫装置』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鞋气垫装置,供穿鞋者在行走、跳跃等足部动作时,可针对气垫进行踩压,使气垫具有最佳的压缩弹性,让穿鞋者的足部具有最舒适的减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合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合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4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体身高信息获取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试衣柜系统
- 下一篇: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