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海网箱仿刺参循环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4068.7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林;胡炜;赵斌;韩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海 网箱 刺参 循环 养殖 设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浅海网箱仿刺参循环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及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陆基海水养殖面积日趋缩减,开拓浅海养殖空间已成为未来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刺参养殖方式在北方多以陆基池塘和工厂化养殖为主,在我国南方的福建、江苏等地则以近岸浮筏吊笼养殖为主,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设施及生产成本投入高、养殖不规范、工艺复杂、管理不便等弊端,如遇高温、汛期、冰封等极端天气发生,极易造成大规模减产甚至绝产,产品品质也与野生或底播增殖产品有较大差异。
浅海网箱养殖是指在近海水深较浅的开放性海区设置专用网箱设施进行养殖的一种模式,多用于鱼类养殖,利用浅海网箱养殖进行仿刺参养殖尚未有成熟的技术。目前,浅海网箱养殖的网箱多以金属、塑料、竹木等材料为框架,合成纤维网片为网身装配而成,各网箱联排设置,并采取一次性投放5—12克/头的苗种、轮收轮补的方式进行粗放养殖,此方法成本高、操作管理不便、参苗生长缓慢、养殖效果较差,因而一直未能规模化推广应用。
为此,如何根据刺参生长特性、海区环境特点以及网箱养殖相关技术参数,结合仿刺参产品规格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确定养殖网箱设置方式与适宜的放苗规格、比例、密度、时机等关键技术参数,设计出一种浅海网箱仿刺参循环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这是目前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所述问题,提供一种浅海网箱仿刺参循环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养殖设施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参苗生长速度加快,参苗成活率大幅提高,操作管理方便,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浅海网箱仿刺参循环养殖设施,包括若干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网箱包括小、中、大规格养殖网箱,分别养殖小、中、大规格的参苗,所述小、中、大规格养殖网箱按一定比例配置并相互连接作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一养殖单元中的小规格养殖网箱数量小于中规格养殖网箱数量,中规格养殖网箱数量小于大规格养殖网箱数量,各养殖单元连接后在海底打桩固定,所述小规格养殖网箱以吊挂聚乙烯网片作为附着基,所述中、大规格养殖网箱以养殖网笼作为附着基。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小、中、大规格养殖网箱按1:2-4:7-9的比例配置并相互连接作为一个养殖单元。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网箱的网衣为纯聚乙烯材料制成,框架由圆木构成,规格为4-6m×4-6m×2-4m,所述养殖网箱底部的四角分别用100-140股聚乙烯绳绑系15~20kg的50-70目聚乙烯沙袋,以防网箱受海流影响变形,所述养殖单元连接后在海底打固定桩,通过固定缆绳连接固定。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网箱的上层四边固定30cm~40cm的操作走道,所述操作走道底面固定使整个养殖网箱上浮的浮子。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网箱上加盖6针以上的加密遮阳网。
一种上述浅海网箱仿刺参循环养殖设施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气候温和湿润、水温适宜,水质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内湾海区,布设所述若干网箱;
(2)每年3—5月份分别以指定密度投放小(1-2g/头)、中(5-10g/头)、大(25g/头以上)规格的仿刺参苗种进行养殖,并保证每一级养成均能为下一级提供充足的参苗;
(3)每个养殖网箱配备2套聚乙烯网衣,养殖期间根据附着物多少及养殖水体流通情况按时用长杆毛刷和高压水枪清理四壁附着物,每30—45天彻底更换一次网衣,并按养殖参苗体长的1/20~1/25标准及时调整网目大小。
(4)海水温度8℃~16℃时需进行投喂以加快参苗生长,饲料是以海藻粉、海泥、粘合剂、芽孢菌为主要原料的颗粒状或片状饲料,投喂量为参苗体重的2%~5%,并根据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5)养殖期间按时查看网箱的安全状况,检查网箱是否牢固、破损或存在安全隐患,发现有蟹类、虾类、杂鱼敌害随时清除,同时观察参苗的摄食与生长状态,及时取出发生异常的个体并采取相应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4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卫生抽水马桶
- 下一篇:一种净水器废水自动周转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