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蜗轮模具型腔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3920.9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8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楼文庭;孙秋根;王晋伟;蔡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捷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B23H1/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模具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齿轮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蜗轮模具型腔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雨刮电机蜗轮与蜗杆的啮合扭力,输出塑料齿轮往往设计成半蜗轮状态,这种制作半蜗轮齿轮的半蜗轮模具型腔加工难度很大,还很少能够制作此类模具,由于传统的型腔是靠线切割加工完成的,对于制作这类半蜗轮型腔加工根本束手无策。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一种半蜗轮模具型腔的制作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蜗轮模具型腔的制作方法,以实现制作高精度的半蜗轮塑料齿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蜗轮模具型腔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图纸和设计要求制造一把用于加工电极的小滚刀;2)、用小滚刀加工成若干个电极,并将这若干个电极串在同一芯棒上;3)、用串在同一芯棒上的若干电极,在电脉冲机床上进行放电加工,得到一个完整的半蜗轮模具型腔。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所述小滚刀的模数确认通过如下计算公式:m′=(1+K%)m式中:m′:模具型腔齿形的模数;m:产品的理论模数;K :塑料的收缩率;在滚刀设计时,只需采用m′的新模数来确定滚刀的模数即可。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同一芯棒上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电极,同一芯棒依次设置电极为:第一个电极用于粗打,第二个电极用于精打,第三个电极用于抛光。
进一步,所述步骤3)具体为:第一个粗打电极完成放电加工之后,可将第一个粗打电极从机床上取下,用线切割将第一个粗打电极部份去除,然后原位安装进行第二个精打电级,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再安装第三个抛光电级,这样一个半蜗轮模具型腔就加工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上述制作步骤能制作出高精度半蜗轮模具型腔,从而实现制作高精度的塑料齿轮,该塑料齿轮综合精度大约达到DIN标准Q7~Q9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半蜗轮塑料齿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小滚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同一芯棒上电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揭示的是一种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图纸和设计要求制造一把用于加工电极的小滚刀;2)、用小滚刀加工成若干个电极,并将这若干个电极串在同一芯棒上;3)、用串在同一芯棒上的若干电极,在电脉冲机床上进行放电加工,得到一个完整的半蜗轮模具型腔。
结合图2所示,对于半蜗轮与大螺旋角的齿圈加工一般是采用电火花放电成型加工,而电极加工是采用专用滚刀在精密滚齿机上滚齿加工,电极精度是靠滚刀来保证的,为了保证电极放电加工后,能够得到一个非标准变位的内齿轮(型腔)。我们在大量试验后获得:塑料收缩率数值的基础上采用“变模数法”解决。具体原理如下:齿轮在各种加工过程中,基圆直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和齿根圆都一样,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大或减小。对于分度圆而言,由公式d=mz可知,它只与模数m和齿数z有关,对于一个具体的齿轮,由于齿数是一定的,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分度圆直径的变化可以认为是模数m在变化,这一规律说明,塑料齿轮模具型腔所包容的空间是一个齿数与压力角不变。
所述步骤1)中所述小滚刀的模数确认通过如下计算公式:m′=(1+K%)m式中:m′:模具型腔齿形的模数;m:产品的理论模数;K :塑料的收缩率;在滚刀设计时,只需采用m′的新模数来确定滚刀的模数即可。
结合图3所示,由于半蜗轮的圆弧半径R所决定,滚刀的直径Φd不能超过与之啮合的蜗杆的直径,用精密滚齿机滚切电极,一般制作二至三个电极,一个用来粗打,另一个用来精打(有时为了保证更高的型腔粗糙度要求,还可以制作一个抛光的电极)
在滚齿机中加工电极时,这二个电极必须串在同一个芯棒中加工完成,只要严格控制好二个电极的放电间隙区别,(注意:外径与公法线都要有区别)就能够完成第一步工作;建议放电间隙:粗打单边:0.15~0.20㎜;精打单边:0.04~0.06㎜。
所述步骤2)中所述同一芯棒上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电极,同一芯棒依次设置电极为:第一个电极用于粗打,第二个电极用于精打,第三个电极用于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捷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捷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3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罐式车辆连动折叠式扶梯
- 下一篇:电脑绗缝机自身轴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