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径式通径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3876.1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5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勇;胡东锋;聂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1/113 | 分类号: | E21B31/113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径式通径规 | ||
本发明属于井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径式通径规,包括本体和置于本体中的芯轴,本体外表面为螺旋棱结构,螺旋棱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多组伸缩头,芯轴上部套有弹簧和弹簧座,下部安装有平衡活塞,中部设置有多组环状凸台结构,伸缩头与环状凸台的位置一一相对应,本体上开设的螺旋槽内安装有弹簧挡销、注油堵头和防窜销,所述的本体、芯轴、弹簧挡销、伸缩头、注油堵头、平衡活塞合围形成密封腔。开泵前伸缩头处于安装状态,伸缩头与环形凸台紧密贴合,一旦通径规遇阻或遇卡时,可通过地面开泵使伸缩头缩回,通径规解卡,并旋转钻柱利用固定式稳定器破除井壁阻点,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直井段,大大提高通井作业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井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径式通径规。
背景技术
通井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井筒是否畅通,为顺利下入各种井下工具、仪器做准备,是一种简便、高效的井筒检测方法。
在石油钻井、井下作业过程中,测井、下套管、下仪器前进行通井作业时,由于井眼轨迹不规则、盐膏层缩径等情况的出现,常规通井钻具组合在下放过程中容易出现遇阻、遇卡等风险,甚至造成更大的井下事故,降低生产效率。
常用的通井工具为通径规,通径规是用于检测井下管状物通径尺寸的专用工具,主要用于检测套管、油管、钻杆等内孔的通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是井下作业常用的检测工具,分套管通径规和油管、钻杆通径规两大类。
比如专利申请CN203769698 U,公布了一种深水井下用钻具通径装置,包括固定短节、设置在固定短节内的回收座和通径规,所述固定短节与回收座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通径规轴向上制有贯穿循环孔,在所述通径规侧壁上制有侧壁循环通孔,所述通径规一端设有凸台式打捞头,在通径规的另一端制有便于回收的外倒角刮削体,所述回收座上端制有与通径规外倒角刮削体配合的内倒角刮削体。
深水钻井通径作业前的钻具组合,首先将回收短节与入井的需要通径的钻具组合最下部连接上,固定短节通过上部钻杆扣、下部钻杆扣与上部钻具、下部钻具螺纹连接 ;在需要钻具通径的施工作业最后一次起钻前,从井口向钻具内投放通径规,通径规通过钻具内径,泥浆可以从通径规轴向循环孔和通径规与钻井内径环空的空间循环,不会影响井底循环,一次性通完全部钻具。
当通径规通至钻具底部时,通径规落在回收短节上,回收座上的内倒角刮削体与通径规外倒角刮削体配合回收 ;所述回收座通过密封圈与固定短节实现密封,泥浆只能从通径规轴向循环孔的空间循环,不会影响井底循环,这样通径规可随回收短节一同起出井口,满足正常的起钻要求。
专利申请CN 103556968 A,公布了一种的一次全井钻柱通径规,包括圆柱状的通径规主体、系绳连接头、钢丝绳以及连接头固定架,其中,所述的通径规主体1内径与外径之比 d/D 为 0.7-0.8,以保证通径规的壁厚和强度,使其不易损坏,同时,其开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贯孔 ,使得通径规在下落过程中钻柱内液体可以从通径规内部通过,提高通径规的下落速度,另外,通径规主体下端设置有倾斜角度为 45°的倒角刮削体,保证通径规在钻柱内顺利下行,而不容易在钻杆内停留,最后,由固定纵条和固定横条十字交叉焊接而成的连接头固定架焊接在通径规主体上端,该固定纵条的上端面和固定横条的上端面均与通径规主体的上断面齐平,系绳连接头焊接在该连接头固定架中心,而钢丝绳5的一端系在所述的系绳连接头上,该钢丝绳的外径为1.5mm,其长度比柱钻杆长2m,使有足够的长度能把钢丝绳拉住并把通径规取出。
在完井阶段的射孔作业和防砂作业之前,套管刮管、洗井作业结束之后,拉住通径规主体上端的钢丝绳,从钻台向钻柱内投放钻柱通径规,缓慢将钢丝绳放入,当钢丝绳完全进入钻杆后,钢丝绳为拉直状态,此时,把牵着钢丝绳的手松开,通径规自由落下,一次性通完全部钻具。当通至钻具底部时,通径规落在钻头上,钻柱起出时,通径规可随钻头一起起出,当最后一柱钻杆坐在转盘面时,可以拉住钢丝绳将通径规取出,完成通径,使节约拆装钻头的时间,后续射孔和防砂作业钻柱可以不必再通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38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立根夹持装置及夹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