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渗水砖空腔形成管网体系及渗水保墒排涝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2455.7 | 申请日: | 2016-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新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新周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5/00;E01C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水 空腔 形成 管网 体系 保墒 排涝 方法 | ||
技术领域:一种蓄渗水砖空腔形成管网体系渗水保墒的方法,涉及新型环保建材和市政建设领域。主要适用于城市广场以及人行道等市政建设项目,蓄渗水砖的材料为石材、水泥、建筑垃圾、煤灰、砂砾或其它材质制品。
背景技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市政建设也凸显问题,特别是城市和乡村都面临严重缺水的局面,然而,城市同样遭遇到一下雨就涝一天晴就旱的尴尬局面。目前,国内外建材市场,均无类似的产品上市,一种蓄渗水砖空腔形成管网体系渗水保墒的方法,让道路地砖具有透水蓄水和排涝的功能,具有创新性的特质,不仅解决了城市沥青人行道路和水泥广场如铁板一块的局面,还让城市的土壤回归可透水、透气的基本功能,增强了地表土壤的含水量,使得空气中的水分与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交换,利用雨雪降水,补充城区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增大地表相对湿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促进生态平衡。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渗水砖空腔形成管网体系渗水保墒的方法,在蓄渗水砖周围的侧立面或者在蓄渗水砖中部形成圆形方形或者某种形状的凹型空腔,所述蓄渗水砖可为正方体、长方体、六方体、圆柱体或者其它形状的立方体,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
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图1为本发明蓄渗水砖的立体透视图。
图1所示:长方形蓄渗水砖周围四个侧立面(A)、(B)、(C)、(D)皆呈现半圆凹型空腔管网状态,(E)、(F)为蓄渗水砖的面层和底层,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
具体实施方式:其特征是:如图3在长方体蓄渗水砖的周围(A)、(B)、(C)、(D)四个侧立面的中部形成圆形方形或者某种形状的凹型空腔,将一块块蓄渗水砖平铺在路面上时,在蓄渗水砖的中部四周形成一个空腔管网状的体系,雨雪水顺着蓄渗水砖之间缝隙流到该空腔所形成的管网体系中,该空腔管网体系起到储蓄导流过多雨雪水顺着蓄渗水砖之间缝隙再渗入土壤保墒,以及在遇到暴雨时该空腔管网体系不仅能够存储过多的雨雪水向土壤渗透,同时还能够将雨雪水导流到城市污水管网体系中有效减少路面积水。
说明书附图图2为正方体三块拼接图,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正方体蓄渗水砖周围四个侧立面(A)、(B)、(C)、皆呈现半圆凹型空腔状态,(E)、(F)为蓄渗水砖的面层和底层,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箭头所示为渗水方向。正方体周围四个侧立面皆相同三块拼接图的(D)面没有显示。
说明书附图图3为长方体四块拼接图,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结构原理图,图3所示:长方体蓄渗水砖周围四个侧立面(A)、(B)、(C)、(D)皆呈现半圆凹型空腔状态,(E)、(F)为蓄渗水砖的面层和底层,该蓄渗水砖的面层(E)和底层(F)可以相互调换,箭头所示为渗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新周,未经许新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2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