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91845.2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防;李洪;孙明;王亮;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33/1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张小鸽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斑点 叉尾鮰小瓜虫病 复方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 复方制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防治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 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之后广泛地进入大西 洋沿岸,目前在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其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 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 水养殖品种之一。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 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 份地区养殖。
小瓜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 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小瓜虫虫体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 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 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 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斑点叉尾鮰患此病时的主要表现为,在鱼鳍上先 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严重时病鱼体表似覆 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开裂、腐烂,鳃上黏液增多,鳃小片被破坏, 影响呼吸,病鱼反应迟钝,游于水面,不久即死。小瓜虫病对斑点叉尾鮰的危 害较大,患病的斑点叉尾鮰死亡率较高。目前,治疗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通常 采用的方法是采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或用0.05ppm的孔 雀石绿和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然而用食盐浸洗病鱼鱼体的治疗效果不 佳,而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真菌、杀细菌、 杀寄生虫的药物,长期超量使用可致癌,无公害水产养殖领域国家明令禁止添 加孔雀石绿;甲醛溶液对人体十分有害,因此使用孔雀石绿和甲醛溶液不利于 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防治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复方制剂,其原 料组分均为绿色纯天然原料,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斑点叉尾鮰 小瓜虫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小窃衣38-44份、泽漆 30-35份、菖蒲30-35份、红廖30-35份、鱼腥草30-35份、葵菜27-33份、紫 云英26-32份、蒲公英26-32份、蛇床子25-32份、马齿苋24-30份、一串红 22-28份、苍耳子18-26份、藿香18-26份、金银花17-24份、牵牛花15-25份、 半柱花15-22份、厚朴12-18份、蝉蜕10-18份、白药子9-17份、生姜8-15 份、薄荷油7-12份。
优选地,所述防治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 组分组成:小窃衣40份、泽漆33份、菖蒲33份、红廖32份、鱼腥草32份、 葵菜30份、紫云英28份、蒲公英28份、蛇床子28份、马齿苋26份、一串红 25份、苍耳子22份、藿香21份、金银花21份、牵牛花20份、半柱花18份、 厚朴16份、蝉蜕15份、白药子14份、生姜12份、薄荷油10份。
优选地,所述防治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 组分组成:小窃衣42份、泽漆33份、菖蒲33份、红廖33份、鱼腥草33份、 葵菜30份、紫云英30份、蒲公英29份、蛇床子29份、马齿苋27份、一串红 25份、苍耳子22份、藿香22份、金银花20份、牵牛花20份、半柱花19份、 厚朴15份、蝉蜕14份、白药子12份、生姜10份、薄荷油10份。
本发明的各组分功效解析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1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治非组胺依赖的慢性痒的药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治疗打鼾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