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壁板高锁螺栓压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1275.7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0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康永刚;赵海涛;常正平;杨元;王斌斌;王仲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壁板 螺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壁板高锁螺栓压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飞机壁板高锁螺栓装配精度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底座、X向移动工作台、立柱、Y向移动结构和末端执行结构。飞机壁板高锁螺栓的安装通过电机驱动压入,加载速度平稳,高锁螺栓受力均匀,有效地避免了高锁螺栓因受到冲击力而产生微裂纹,减少了壁板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变形,提高了飞机壁板高锁螺栓装配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艺装备结构设计与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壁板高锁螺栓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号飞机对使用寿命和飞行时间要求的不断提高,飞机装配中已开始采用一些新的工艺连接技术,如螺栓干涉配合(过盈)连接。由于高锁螺栓干涉配合连接比普通螺栓干涉配合连接强度高、疲劳寿命好,因此高锁螺栓干涉连接在飞机装配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高锁螺栓与飞机壁板上螺栓孔间的配合关系为过盈配合,有时属于高干涉配合,因此,在安装时必须给高锁螺栓头部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使螺栓压入壁板上的螺栓孔。
广泛采用的安装方法是手动安装,操作员使用风动工具,在高锁螺栓头部施加冲击力,使其快速压入螺栓孔。或在工作空间较开敞的位置,利用自动钻铆机或电磁铆接机进行安装。
对于上述安装过程,引出以下问题:
(1)在高锁螺栓的压入过程中,螺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间歇性的冲击力,易导致高锁螺栓出现一些微小的裂纹,从而为飞行安全埋下了隐患。
(2)由于高锁螺栓安装的干涉配合特性,高锁螺栓不仅自身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同时也将力传递到飞机壁板上;因为壁板受力的不均匀、无规律性,及壁板的弱刚性,飞机壁板在高锁螺栓安装过程中易产生变形,进而影响整机的装配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飞机壁板高锁螺栓装配精度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壁板高锁螺栓压入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底座、X向移动工作台、立柱、Y向移动结构和末端执行结构。飞机壁板高锁螺栓的安装通过电机驱动压入,加载速度平稳,高锁螺栓受力均匀,能够有效避免高锁螺栓因受到冲击力而产生微裂纹,减少壁板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变形,可以提高飞机壁板高锁螺栓装配的精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壁板高锁螺栓压入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支撑底座33、X向移动工作台34、立柱17、Y向移动结构36和末端执行结构37。
所述的支撑底座33包括基座本体3、X向移动平台支座4、X向移动平台导轨9、X向移动电机11、X向移动限位开关15和地脚螺栓1。所述基座本体3为长方体结构,由长方形钢板通过焊接与方钢构成,用于支撑整个装置。X向移动平台支座4通过螺栓与基座本体3相连,用于支撑装置X向移动,X向移动平台支座4同时连接X向移动平台导轨9、X向移动电机11和X向移动限位开关15。两根X向移动平台导轨9平行安装于X向移动平台支座4上,X向移动平台导轨9上安装有两组导轨滑块8,每组导轨滑块8由两个滑块构成且两两并排分别安装在两根X向移动平台导轨9上,两根X向移动平台导轨9末端分别安装有导轨末端限位块10,用来预防导轨滑块8的脱落。X向移动电机11通过螺栓安装在X向移动平台支座4上。X向移动平台支座4中间安装2个轴承座,沿X向分布在两端,轴承座中心在一条直线上,X向第一轴承座5和X向第二轴承座14通过X向移动丝杠6相连。X向移动丝杠6上有一丝杠滑块7,X向移动丝杠6通过丝杠滑块7连接到X向移动工作台连接板16上。X向连接法兰13的一端与X向第二轴承座14连接,X向连接法兰13的另一端与X向移动电机11连接,X向连接法兰13内部装有X向联轴器12,用于连接X向移动电机11和X向移动丝杠6,X向移动电机11转动动力通过X向联轴器12驱动X向移动丝杠6转动,进而通过丝杠滑块7转换成X向移动工作台连接板16的横向移动。X向移动限位开关15通过螺栓连接到X向移动平台支座4上,以限制X向移动工作台34的运动范围。地脚螺栓1用于固定支撑底座33,对称分布于方钢底部,共六个,每个地脚螺栓1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方钢相连,另一端埋于地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912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